嘴,不仅闭嘴,还用手捂住了嘴,猛地摇,示意自己真的“闭嘴”了。
谢燕鸿恍然,是了,李朝的独孤信也使长刀,他听父亲讲起过,但他从没有将这个与长宁联系起来。长宁刀柄上的“信”字代表“独孤信”吗?独孤信是他什么?是他师傅吗?他又突然想起,长宁说自己的外公在关外,那如果......如果长宁的外公就是独孤信......那长宁的父母......
谢燕鸿越想就越是心惊,看向长宁。
光从长宁的面相上看,他的胡血统极为明显——瞳色浅,高鼻
目,微微卷曲的
发,但他又不似真正的胡
。
“独孤”非汉姓,独孤信要么是胡,要么也有胡
血统。这样说来,长宁的身世就大有来
。
若是长宁与独孤信有关系,那便是与前朝有关系。谢家为什么会收留他们?两家又怎会有双鱼玉佩作为信物?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说对不起长宁呢?
千万绪好似麻绳缠绕,越缠越紧,摸不着
绪。
见谢燕鸿一直盯着自己不说话,长宁色缓和,皱起眉,歪了歪,问:“怎么?”
谢燕鸿忙说:“没什么。”
好也没用,长宁自个儿一点也记不得。
正在此时,出外侦查的斥候抓着令旗飞奔上城楼,朝秦寒州喊道:“报!副使!狄开始点兵了!”
秦寒州一拳捶在城墙上,咬牙切齿地说道:“总算来了!”
谢燕鸿读过很多兵书,但读得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是他第一次,真真正正地站在战场上。他与长宁都穿上了铠甲,谢燕鸿穿上后觉得极不自在,他没穿过。在营房模糊不清的铜镜前照了照,他觉得自己仿佛是穿上了大衣服的小孩。
长宁也不适合铠甲,铜盔的上沿直压他凸起的眉骨,投下一片影,让他显得
沉凶恶。谢燕鸿看着不顺眼,伸长手把他的铜盔往上抬了抬,让他的眉眼清晰地露出来,这才罢休。
雪天,视线仍旧不清晰。
城上架好了床弩,弩臂上安有三张弩弓,需要数
合力,摇转绞车,发
时,要以大锤猛击扳机,是守城的利器。狄
养得好马,擅骑
,骑兵灵活,床弩追之不及,所以之前无计可施,但今
不同。
秦寒州特意安排了一些在关门外,假意修筑城墙。
狄仿佛天降兵,自雪雾中出现,吓得关门外的守卒慌
丢下修墙的工具,奔回城内。见状,狄
大受鼓舞,将领挥刀指向关城,大喝一声,众骑兵驱马向前,横渡拒马河。
城楼上,每一张床弩都已经安好箭,弩弦紧绷,一触即发。
长宁目力最强,他立在城上,手上拿着弓箭,弓还未拉开,箭不是寻常的箭,箭
上裹有厚厚一团浸透了油的棉絮。长宁将箭搭在弓上,箭
凑近城
的的火把,点着了箭,凝静气,箭
朝向茫茫大雪中的拒马河,拉开弓弦——
谢燕鸿紧张地顺着他箭所指的地方看出去,但什么也看不清。
他说:“不要急,要等他们走到河中......”
守卒立刻调整床弩所指的方向。
长宁说:“到了——”
话音刚落,他便松了弓弦,燃着火的箭一下出,恍如流星,那一点光在雪中仍旧清晰可见。随后,数名弓箭手也点燃火箭,循着长宁的方向,万箭齐发,千万点闪烁的亮光飞
而去。
秦寒州大喊一声,守卒抡起大锤,“砰砰”几声巨响,数十支巨箭空而去。
作者有话说:
一点点不好喝
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
狄发源于
山以北,历经数年内斗后,斛律氏一统各族,休养生息,谋划东侵。小小紫荆关只是一个突
,拿下关城后,与大军合击居庸,不愁拿不下。
主将一声令下,狄骑兵呼喊着驱马渡河,行至河中央时,带
的几骑踌躇不前,骑兵猛挥马鞭,马儿长嘶,竟失蹄跪倒于冰冷河水中,马上之
惊呼一声,摔
水中。接下来又有数匹马如此,主将察觉不妥,连忙喊停,但拒马河极宽,骑兵已经有大半位于河中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及。
就在此时,弩箭空而来,一箭一个,将数十
落马下。狄
察觉河中有蹊跷,连忙下马,凫水登岸。拒马河中拦一拦,一来大大挫了狄
的锐气,二来也能灭去狄
半数战力,然而,河水极宽,后来者大可绕开绊马索所在河段,更别提,狄
还有投石机——
“砰!”
大石砸来,本就满目疮痍、没有修补好的城墙又多了一个大坑。
秦寒州埋伏在河岸不远处,等着那些弃马渡河的狄靠近。谢燕鸿俯在旁边,手紧紧握住刀,紧张得手指发麻。秦寒州瞥他一眼,小声说道:“若是怕,就在这儿等着,也不缺你一个。”
说不怕是假的,谢燕鸿纵然读遍兵书,也没真正上过战场。
他摇,拒绝道:“我父亲打过大大小小几百场仗,每一次都身先士卒。”
长宁不在他身边,在城墙上。长宁原本是不肯的,沉默地坚持着,要跟他一起出城,正面迎击狄。谢燕鸿怕他再受伤,也担忧着他
疼的毛病,想了个好理由劝他。
“对阵时混,刀剑无眼,你难道能在我身边挡住所有
吗?你这么
,狄
还以为我是主将呢。你眼好,不如在城楼上拉弓,替我掩护吧。”
长宁只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