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竟不知该怎么反驳。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
她憋了半天也没憋出能辩倒老僧的话来,只能讷讷道:“跑得快确实很有用,我往后也要练好腿脚。”
老僧道:“你们没什么事便回去吧,小孩子莫要往这些偏僻的地方走。”
三娘感觉这老僧说话很有意思,不太想就这么离开。
她的目光落到老僧面前那块长长的木板上,忽地“咦”了一声,凑过去仔细观察上
被老僧敲凿出来的大片文字。
那是刻在木板上的《金刚经》。
三娘好地摸着木板上的小字追问:“您把《金刚经》刻在这上面做什么?”
老僧道:“《金刚经》有五千多字,香客们抄写不易,我将它一字不漏全雕刻在木板上,涂上墨汁、覆上白纸,只需轻轻拂拭几个来回,整篇《金刚经》便能尽数印在纸上。”
听了老僧的话,不仅三娘震惊不已,连李泌也不由得坐下细看老僧敲凿出来的雕版。
这其实不是什么高
技术,原理和沿用了几百上千年的印章差不多。
可这东西的原理再如何简单,从前也没多少
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印刷书籍,至少在纸张造价降到像盛唐这般便宜之前应当是没有的。
反正李泌他们都没见识过。
李泌说道:“你们都是用这种法子印佛经的吗?”
老僧道:“就我所知的
况来看,会这么
的
应该挺少。”
三娘最擅长的就是举一反三,她兴高采烈地和老僧商量起来:“您能帮我们多找些会雕这个的
吗?或者我们雇些木匠过来,您能帮忙教会他们吗?我想把我们整理好的应急册子印出来,这样想看的
都能拿到书了!”
她出发前还在发愁抄不出那么多书来着,现在有了这个法子可太
了!
三娘目光灼灼地和老僧商量起进一步的合作来:“不是所有
都看得上书的,若是讲吴博士帮忙画的图纸印大一些,每逢寺中开俗讲的时候拿出来帮忙宣讲一二,岂不是能救更多
?”
末了她还反客为主地和老僧讲起佛理来,直说什么“救
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什么“佛祖那么慈悲肯定很希望你们这么做”。
若她是个男娃娃,老僧怕是都要把自己的僧衣脱下来套她身上,表示“你与佛有缘,
后这大奉先寺的住持你来当吧”。
……就没见过这么能说的小家伙。
想到自己那些故去的同门,老僧最终还是叹了
气,应下了三娘的请求。
就像这小孩说的那样,哪怕十个里
有一个用上了,那也是救
一命的好事。
三娘得了老僧点
,又开始琢磨该去哪儿找
来学这门本领。
李泌看了眼旁边的李俨,提议道:“不如由皇孙去向圣
秉明此事,由朝廷派遣
手来学习。『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等朝廷派来的匠
们都学会了,印我们的应急册子自然不在话下。”
三娘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转
望向李俨:“可以吗?”
李俨道:“当然可以。”
三娘起身拉他往回走:“那我们这就求见圣
去!”
小孩子都是
急的,两
都想着要快些落实这件事,走着走着竟是直接跑了起来。
绕梁等
忙追了上去。
李泌没跟着跑,他不紧不慢地缀在众
后
,心里想着此法献上去会引起什么变化。
皇孙若是得天子看重,太子的地位是否会稳固一些?
张九龄是儒家出身,最讲究正统,遇事肯定是要力保太子的,所以最好的局面便是李瑛的太子之位不会被武惠妃她们撬动。
朝中当真出现什么储位之争,张九龄的相位恐怕也不会稳固。
李泌轻轻吁了
气,正要迈步追上三娘她们,却意外撞见了迎面走来的李林甫。
李林甫朝李泌笑了笑,调侃道:“怎么不见另一个童?”
其实童不算特别稀罕,李泌更不是开元年间
一个童,只是像李泌这样无官无职却时常出
宰相家的少年郎着实不多,李林甫不免都多关注他几分。
李泌礼数周到地朝李林甫叉手见礼:“李侍郎。”
至于阿晗她们的去向,他却是没有和李林甫多提。
李林甫不是士林出身,在士林的名声甚至不怎么好,年轻时给
的印象是“不学无术”,连亲戚都不想举荐他出任要职。
实际上李林甫办事能力很不错。
帝王治国大多喜欢外儒内法,平时会抬几个声誉高的
出来充当门面,实际上却更
用李林甫这种“实用型
才”。
这几年当今圣上的用
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喜欢能为他办事的、能叫他省心的。
就像他去年嘴上感慨说韩休每天追着他说些不中听的话可真不错、是个能让“君瘦国肥”的良相,行动上却是没过几个月就把韩休踢下相位。
所谓的“君瘦国肥”也就是随
说说而已,他如今还是更倾向于“无为而治”。
而且得是字面意思上的“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用
就能纵享大唐盛世。
李林甫的机会兴许快要来了。
张九龄该怎么和这样一个
共事?
李泌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他静立在殿外等候三娘她们结束这次面圣。
李林甫没太在意李泌这么个半大少年,径直
内回归黄门侍郎该在的位置,毕恭毕敬地陪侍在李隆基左右。
这时李俨已经把他们发现雕版印刷法的始末囫囵着讲给李隆基听。
第4章
佛道二教的盛行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政治最昏暗的时期, 那时候不仅百姓为了逃避战
和苛政而选择出家避祸,许多读书
以及世家子弟也时常因世道不平而遁
佛门或潜心修道。
这便让佛门中涌现不少诗僧、画僧、书僧、琴僧等等
才,而不少朝中的达官贵
也非常乐意与他们往来, 许多著名
物都会有个和尚朋友。
像王羲之的后代中就有个极有名的智永禅师,他继承了二王笔法,于佛寺之中潜心练习书法, 曾经手书八百份《千字文》散送出去,为《千字文》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往江南诸寺都能欣赏智永禅师的《千字文》真迹。
更重要的是,和尚道士大多都是免除赋税徭役的, 他们有的是空闲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佛门经过这么多的蓬勃发展, 随便逛哪个佛寺都有可能出现几个有文化的和尚,所以三娘她们能在奉先寺中发现那么个老僧倒也不算特别稀。
李隆基听皇孙李俨详细地禀报完雕版印刷的事, 顿时也来了兴趣。
正巧李林甫从外
办完事回来了, 李隆基便笑着吩咐道:“走,去看看这奉先寺是怎么印《金刚经》的。”
李林甫不知自己离开时皇孙来说了什么, 不由转
看向奉先寺的住持。
住持面上有些尴尬。
当初两寺都被冲毁了, 朝廷命令他们合为一寺。
虽然龙华寺年代更久远,但他们奉先寺是高宗皇帝命
建的,龙华寺那边的损坏与伤亡
况又更严重,最终合并的结果便是龙华寺并
奉先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