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气鼓鼓:“我才不会骗人!”
这老人家怎么说话的,她从来都不骗人!
三娘不服气地给老头掰扯起来,说自己是观察过他的眼睛才这么说的,他分明一点都没有“人老珠黄”的迹象。01bz.cc反正她说的话都是有理有据的,才不是拣好听的来说!
老头听她分析得头头是道,登时更乐了:“是我说错话了,我自罚三杯。”说罢他不知从哪摸出个酒葫芦来,仰头往喉咙里灌了三大口。
三娘早已见识过爱喝酒吃肉的和尚,再碰上个喝酒喝得这般痛快的老道士也不觉得稀了。
她嘀咕道:“我怎么觉得您是想趁机多喝几口酒呢?”
老头笑而不语。
这时郭幼明从外头回来了,瞧见三娘和个生面孔老道士坐一块闲聊,立刻一个箭步跑上去把自家宝贝侄女抱起来,满脸警惕地看向那个和白驴坐在一块的老头儿。
这家伙看起来就不是什么正经道士!
老头儿也不在意,朝旁边的白驴“吁”了一声,眨眼间一人一驴都已起身。
哪怕三娘眼也不眨地看着,也没看清他是怎么一下子坐到驴背上去的。
更妙的是,这人骑驴竟倒着骑的。
他优哉游哉地被那头白驴驮着往前走,走出一段路后仿佛有些百无聊赖,又不知从哪摸出几片竹片来,边打着竹板儿边悠悠然唱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随着歌声渐远,一人一驴也消失于街道转角处,再也瞧不见半点影踪。
郭幼明刚才进入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分明还能听能看,偏就只能定在原地不能动弹。
不仅是他,就连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老头骑驴远去。
等终于缓过劲来,郭幼明不由说道:“这老头儿唱的什么鬼东西,听起来叨叨的。”
三娘很是关爱地看着自己的文盲八叔,给他解释道:“那是《逍遥游》里的一段话。”
那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如果你只是想去郊外走走,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了,说不准回来时肚子都还是饱饱的;可你要是想走到百里之外去,就得连夜舂米备上干粮了;至于你想去千里之外,那可得提前三个月着手储备粮食才行。
三娘若有所思。
郭幼明坚决不承认是自己不学无术,反过来对三娘进行严肃的思想教育:“别搭理这些怪的家伙,万一遇上坏人怎么办?”他越想越后怕,抱着三娘的手臂都收得更紧了些,“你也太没有防备心了,以后你出门还是得我亲自接送才行。”
晚饭时,郭幼明还把这事儿给郭家祖父讲了。
就三娘这个跟谁都要聊上几句的坏毛病,很容易被有心人骗了去!
郭家祖父听后却若有所思,仔细追问那老道士的相貌。更多小说 LTXSFB.cOm
三娘一五一十给他讲了。她也是看那一人一驴着实稀,才忍不住上去与他们搭话,绝不是随随便便见着个人就和人坐路边闲聊的!
郭家祖父道:“听闻今年圣人曾迎张果老到东都,赐号为‘通玄先生’,这老道士恐怕就是张果老了。”
郭幼明有些吃惊。
张果老名气还是很大的。
据传当年天后曾遣使召他入京,他直接假死不应召。去岁圣人听闻张果老在恒山出没,特地派使者去恒山征召张果老,他又故技重施当场给使者表演一个假死,吓得使者都不敢再逼他。总不能扛具尸体去面圣吧?
还是李隆基再次命人携他御笔亲书的文书去邀他到东都一聚,张果老才磨磨蹭蹭地随使者出发。
若没点真本事,怎么会连两任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郭幼明不信道也不信佛,这些八卦却是听了不少。
听说圣人还曾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呢!
理由是玉真公主从小信道,张果老又是个得道高人,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知晓李隆基异想天开要给自己弄个公主老婆,张果老连夜跑了。
李隆基派人遍寻东都无果,只得歇了嫁妹想法。
所以他们是在家门口碰见行踪莫测的张果老了?
郭幼明咋舌不已,揉着三娘圆溜溜的小脑壳说道:“你这是什么运气?连圣人寻不着的家伙都能教你遇上。”
三娘道:“我没问他叫什么,兴许不是他呢?”
说是这么说,三娘心里还是把她祖父的推测信了大半。
她疑心张果老唱的那段《逍遥游》便是因为看出了什么,既然李俨能梦中预知、李泌能因势推演,那旁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窥见天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娘回想着张果老唱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小小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老天既然让她们这么小便窥知那样的祸事,想来也是希望她们能早早开始“聚粮”。
走远路要备干粮,干大事要聚什么?
人力、物力、财力,一个都不能少!
前路漫漫!
三娘向来是个乐观的人,此时她已经从最初得知李俨梦中诸事的震惊与难过中缓过劲来,浑身上下充满干劲。
既然已经向李俨保证过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昨日的谈话,三娘连自家祖父和自家八叔都没有说,只在第二天与李泌他们说起自己遇到张果老的事。
并说起自己想到的“聚粮”计划。
当然,这不是要谋划什么造反大计,单纯只是交多多的朋友、赚多多的钱而已。
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多些朋友多些银钱都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她们几个没交上朋友,遇到难题时哪能像这样有商有量呢?
李俨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李俅更是两眼放光,当场把“聚财”这一重要责任划拉到自己身上。
丝毫不记得他拥有一颗从小亏到大的生意头脑。
很不错,聚粮计划正式启动!
李泌看着三个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一个两个都焕发出掩不住的活力,眼底也不觉露出几分笑意来。
他并不是多热忱的人,起初也并不打算掺和到东宫之事上,这会儿却有些动摇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头一次见到三娘那天。
那时候他本来也无意参与她与贺家子弟间的游戏,结果还是不知不觉便被她拉入其中。
连他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同样难以抗拒。
说不定真能改变点什么。
到底是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几人没有避开其他人聊太久,很快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
颜真卿本来觉得教导皇孙是件挺麻烦的差使,这段时间教下来却觉这批特别的学生都特别懂事。
只不过最近几次他过来上习字课的时候,总感觉皇长孙李俨待他十分亲厚,眼里带着藏不住的敬慕。
这叫颜真卿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进士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他不是那种会因为这点儿看重就飘起来的性格,对李俨他们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只会在授课之余与他们多闲谈几句。
没过几日,李隆基也知道了张果老现身的事,且他知道的比三娘她们更全面,原来张果老是回东都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