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水,再裹上干淀粉,最后放进油锅里炸制……喜欢吃辣的就整个煮,不喜欢吃辣的就切成辣椒段再煮。”
中餐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口味,选择不同的烹制方式。
比如林旭要做的香辣酥,喜欢吃辣那就做得辣一些,喜欢吃酥就在干淀粉中加点低筋面粉,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
朱勇对香辣酥兴趣不大,他倒是很想学学辣子鸡,因为陆璐喜欢吃辣的菜品,尤其是辣子鸡。
现在有船新版本的辣子鸡,那肯定要学会了给自家黛玉尝尝啊。
他看着林旭好的问道:
“老板,这个沾益辣子鸡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辣椒的量?还是鸡肉的品质?”
这个问题让庄一舟也好起来,放下碗,认真看着林旭,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林旭笑着说道:
“最重要的不是辣椒,也不是鸡肉,而是油,油的量一定要多,不能低于鸡肉的三分之一。”
沾益辣子鸡所有配料都是根据鸡肉的重量来定的,连食用油的量也是如此。
因为这道菜中,糍粑辣椒是非常吸油的,油的量少了,这些辣椒刚倒进锅里就会黏在锅里。
而鸡肉之所以香辣好吃,也是因为油脂够多。
这么多油脂,不仅能让鸡肉口感油润,同时也能让鸡肉完全密封在油脂中,使得鸡肉在保温的同时,也会越发熟烂脱骨。
另外,油脂多也能防止菜品变质。
在滇南部分地区湿热的环境中,菜品剩了只能倒掉,而被油脂护着的辣子鸡,剩下的第二顿重新炒一下,不仅不变质,反而会更美味。
庄一舟自小在苏南长大,对这种用油量非常不解:
“乖乖嘞,三斤鸡肉就得一斤油,这跟喝油有什么区别?”
朱勇好的问道:
“不腻吗?”
林旭摇了摇头:
“不会的,等会儿做好了你们尝尝就知道,沾益辣子鸡能成为滇南名菜,可不是够辣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