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好么,竟都是皇帝表哥送来,给自家额娘研究新菜的。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
那人参、鹿茸、极品雪蛤、血燕等,也都是给额娘补养身体的。满满一大车之下,还有皇帝表哥的殷殷嘱咐:尽管用,用着好了,再随时遣人送过来。
羡慕两个字,晴晴都已经说腻了。
只怕长此以往,太后娘娘会眼红自家额娘,让自家额娘老了老了,还要面临姐妹阋墙的忧伤戏码。
呵呵。
虎威冷笑:“那你是想的有些多,咱们那太后姨母也领着额娘的情儿,且对皇上殷殷教导着。言说额娘不但是皇上姨母,还是救命恩人、救子恩人。没有额娘这么些年明里暗里的照顾与挺身而出,就没有皇上如今云云。让皇上尊着敬着咱们额娘,比孝顺她老人家还要孝顺。”
晴晴瞠目,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苦巴苦业浇灌多年,终得姨甥和睦。淑宁也猜大外甥登基后会对她不错,但做梦也没想过能好到如此程度。
简直比梦中的十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梦中的十三爷封爵、赏赐、吉壤,简直无所不有。一生信重无比,不但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还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号前,将名字中的允祥改回了胤字。
让他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
后来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除了兼职之外,十三还继续兼职,加议政大臣、管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皇上藩邸、陵寝事物,筹办军需,断案,代行祭祀等。
因而被后世戏称为常务副皇帝,后人也常以棠棣情深来形容他们二人手足之情。
十三对他殊死报效,仅四十四就就活活累死了。
淑宁:……
深深羡慕他们的手足之情,却不想做十三第二。
于是,她也跟阿玲阿一样,深深期盼着。盼着大行皇帝百天早过,皇后娘娘册封典礼快些到来。如此,她就能包袱款一款,跟自家阿大人一道山南海北了呀。
对此,乌拉那拉氏其实也深深期盼着。
虚十一岁,还是个懵懂孩童的她就带着家人的殷殷嘱咐、万千不舍与担忧嫁进了乾西五所,成了四福晋。
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从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皇子福晋开始。到自家爷被先帝青眼相加,成为继任之君的强有力竞争者。
到如今先帝宾天,自家爷荣登大宝。这一路数十年,她走得何其辛苦?
终于可以风光大办一回,以国母身份与皇上并肩,得是多少八旗秀女的生平之愿?而今,梦想变成现实,怎不让她喜极而泣?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盼到了嘉礼举行的那天。01bz.cc
是日,晴空万里,暖风习习。
正常礼部、内务府与宗人府官员在清宁宫前设了黄幄,幄内陈黄案,在其东册宝案。
文武百官奉命在崇政殿聚集,皇帝御崇政殿阅皇后册宝。确定无误之后,由正副二使持节,执事官举着册宝到黄幄前,皇后出迎,使者宣册宝,然后授册宝,皇后接。
皇后率公主、福晋、命妇往崇政殿御前六肃三跪三叩礼,然后还宫升座,妃率公主等行礼,这皇后册封礼也就得了。
但雍正前头就说了,自己与皇后少年结缡,夫妻恩重。皇后这么些年上孝敬先帝与太后,下抚育儿女,管理好内宅诸事,让他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政务之中,实乃贤内助也。
连先帝在时都屡屡夸奖,称其为皇子福晋中的典范。
又其诞育嫡子三名,有大功于爱新觉罗氏。所以,采当年先帝册孝昭皇后旧例。亲自撰文,亲谒奉先殿告祭天地、太庙,并将地点也定在了太和殿。
且由他这个当皇帝的,亲自与皇后宣册宝。
唔,采用他虎威弟弟所说的小浪漫。
闻听那日,乌拉那拉氏便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自己何德何能,敢与孝昭皇后比肩?
雍正只笑,温柔而又坚定:“皇后且莫妄自菲薄,孝昭皇后是皇考的内廷良佐,你又何尝不是朕的?”
只这一句,就让乌拉那拉氏甜到心里,仿佛这一生的辛苦都有了价值般。
此时跪在坤宁宫,接过那人亲手递过来的皇后册宝,她只满心激动如山呼海啸。暗暗想着日后一定更加勤勉,更加仔细。
当好这个内廷良佐的同时,也务必协调好他们父子几个的关系。
再不让康熙晚年诸皇子之间的内斗在雍正朝上演,更不让自家皇上成为孤家寡人。
第275章 国夫人雍正皱眉,真是越想越替自家姨……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于坤哉,化恰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而居尊。咨尔嫡妃那拉氏,钟祥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
好长一串溢美之词后,才是册封乌拉那拉氏为中宫皇后之命。
作为陪在皇后身后跪着的命妇之一,淑宁小腿都有些麻了,才终于听到皇上念钦哉。
这还没完,皇上还要回太和殿,接受皇后跪拜。
然后再往太后宫殿,给太后行礼。
皇后回坤宁宫,接受妃、公主与内外命妇的跪拜,册封大典才算完成。
是的,坤宁宫。
在淑宁梦中,因为孝懿皇后佟佳氏。咳咳,康熙驾崩,被雍正上了仁皇帝谥号,如今,孝懿皇后自然也就成了孝懿仁皇后。
因为孝懿仁皇后当年是为冲喜故,册封完次日人就薨了,自然也就没有移宫。
从孝昭仁皇后薨后,坤宁宫空置多年,再也没迎进去过新主人。这个从前朝就是皇后专用宫所的存在,慢慢就变成了敬祭天的场所。
梦中的康熙晚年追求个仁字,吏治败坏,贪腐成风,纵容官员向国库借银。
又连年与准噶尔征战。
国库空虚得哟!
雍正上位就得跟他十三弟琢磨着,怎么才能清欠成功。为此,他自己废寝忘食,十三也跟着兢兢业业,连十二阿哥履郡王都被逼着变卖家业还债。
靠着如此决心与力度,拼着被骂成抄家皇帝,才终于让国库渐渐充实了起来。
家穷气弱,自然就得一切省俭。不但登基仪式简单到有些简陋,封后仪式也潦草的可以,更别说什么重新修葺坤宁宫了。
但如今不一样啊!
朝廷与蒙古各部联系加深,土豆的推广种植与各种加工,让百姓丰衣足食。赋税交得及时,也少了许多赈灾之类的支出。
八旗裁撤冗兵,严查吃空饷。还让年老八旗兵丁们转而去推广土豆、辣椒等新作物,或者是从事海贸相关。总之八旗生计这一块,也不全靠朝廷拨款赈济了。
再加上海贸一开,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发展,也给大批人力提供了做工、经商的机会,还给国库、内务府都带回了源源不断的银子。
多方开源,也多方节流之下,国库自然充盈无比。
甚至钱满为患。
自然也就不缺修葺坤宁宫那点银子,皇后娘娘也就能顺理成章地住进原该属于她的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