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东西往城里卖,又因为价格实惠,两边
都满意。这样一来二去的直接就盘活了。
真是活该你们赚钱!
“这事听起来简单,但真要自己去做,就知道其中辛苦了。”简书道。
就看李玉英如今这肤色,跟上半年期末时候简直是天差地别。
整个
黑了好几个度,不仅黑了
也瘦了好多。天天起个大早去乡下进货,然后还得赶在大多数
上班之前回城里卖,卖完一波又得整理订单,接着往乡下跑,这样来来回回的,能不累
吗?
光靠两条腿蹬自行车,可比开车要累多了。
要是遇上老天爷不赏脸,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的,还得冒着雨继续收货。
这其中的艰辛,稍微想一想就忍不住让
退却。
李玉英笑了笑,“挣钱嘛,哪有不辛苦的?”在乡下
农活的时候可不比现在好,但挣得钱却是远远比不上的。
光这两个月挣得钱,都快抵得上从前好几年的了。
葛梅听的若有所思。
这生意虽然累了点,但胜在不需要多少技巧,他哥他们其实也可以试着
一下。
而且她家还有个优势,本来就是农村的,刚开始其实可以不用收货,直接把家里的东西拿出去卖。要是真能赚钱,再多养些
鸭多种点菜,这样成本又能节省不少,赚的也多。
最多就是养
鸭麻烦些,可是家里
多,卖东西一两个
就够了,她爷
可以留在家里养
鸭,分工合作。
就算他们县城不比京市,家里
很多时候还得下地,不能一直往县城跑。可就算一个月跑个几趟,也多少能给家里增添个进账。
葛梅心里的想法其他
暂且不知,这会儿一群
都好的追着李玉英问东问西。
魏叶专门问了一下李玉英卖的东西的价格,在听到答复以后,忍不住连连点
,“难怪这么多
都愿意找英姐买,这可比我们自己去供销社拿钱票买的划算多了。要是我家附近有卖这个的,我家里
肯定愿意掏钱买。”
赵月灵也点点
,要是她遇上了,也会愿意掏钱买点的。更别提还能够提前订货,往常去供销社想买条鱼买只
,那都是得看运气的。
“英姐是打算一直
这个了?”简书问道。
李玉英一愣,接着有些纠结,“要我说的话是想
这个的,毕竟有这么多老客户,每天的收
也稳定。不过我男
倒是有些别的想法。”
如今很多
工作不就是图一个稳定吗?每天都有一笔固定的收
,让李玉英放弃,她还真舍不得。毕竟重新开始,最后的结果如何谁也不敢肯定。大多数
总是不敢赌的。
否则,在八十年代万元户层出不穷的时候,为何还是有那么多
死守着自己的铁饭碗,最后惨遭下岗呢?
“现在
这个的不是越来越多了吗?我男
觉得这个钱挣不了多久了,他就想去卖吃食。我家附近有个卖烧饼的,每天推着小车去厂子附近卖,生意特别好,他就有些心动了。”想着那家烧饼摊的生意,李玉英有些心动,又有些犹豫。
看上去是挺挣钱的,但换了她们自己,要是没
愿意买可怎么办?
简书倒是对只见过一面的高为有了几分赞赏,还挺有商业眼光的。像卖菜这种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事
,可不就
不长远吗?
他们如今赚钱也就是占了个先机,等
这个的
越来越多,市场就那么大,可不就会挤占他们的份额?
后面要是
家老乡自己出来卖菜,跟他们打价格战,那他们还能够有多少利润?
第53章 卤味
“英姐,姐夫的顾虑很有道理。说到底卖菜这种事谁都能
,你们比起其他
来说也占不到多少优势。有一批老客户在,短期内你们肯定是能够
下去的,但是长远来看,挣得钱只会越来越少。”简书缓缓开
。
李玉英也不是个傻子,当然明白竞争越少越赚钱的道理。
“唉,我就是有些担心卖吃食这事
不长久,能卖多少都不一定,卖菜至少有一笔固定收
。”
“姐夫打算卖什么?”简书直击重点。
说白了卖吃食这件事,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最重要的就是手艺。东西好吃,买的
自然多,要是手艺不行,卖的再便宜别
肯定也是不买账的。
李玉英:“他爷爷以前当过厨师,手艺特别好,但可惜老
家去世的早,我公公也没学到多少手艺,还没来得及传给他,也不在了。”
“不过家里有几张菜谱,几个方子。也许是遗传了他爷的天赋,他自己慢慢钻研,手艺也练出来了。这次他打算先用卤味试试手,这个只需要准备卤料,熬出卤汤,然后慢慢卤制就成,他一个
也能够顾得顾得过来。”
卖卤味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提前在家里准备好,然后推着摊子去卖就成。要是换了其他得现做的,
多了,还真不一定做的过来,一个
太容易手忙脚
了。
“说一千道一万,做吃食就是图一个味道。只要手艺好,即便价格贵点,总有
买账的。英姐,要是你不介意,回
可以让姐夫卤一些出来,我们帮忙试一试,要是味道不错,回
我们也可以帮忙宣传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