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两人并不觉得,反而时不时相拥在一起,深情相吻。到了凌晨时分,杨延琪方靠在李啸天上,甜甜地睡去。看着她的俏脸时不时泛起笑意,一股幸福的感觉霎时充盈李啸天的心胸。
************隔天一早,天已放晴,李啸天将杨延琪扶上马,两人一路往太原而去。
太原是杨家的地盘,提起杨家就会让人想起鼎鼎有名的杨家将,杨家将的创始人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大唐帝国,受到北大唐帝国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后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仁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蒙古的重任。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杨业不负天子的重托,在蒙古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个兵寨。二十年前的三月,蒙古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袭办法,大败蒙古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蒙古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一些人给天子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天子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十六年前的正月,天子为了彻底解决蒙古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螟攻蒙古,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经幽州出长城;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寰、云、应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贺兰山,与蒙古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蒙古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蒙古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蒙古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
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
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没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
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
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
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
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河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大唐帝国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
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蒙古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十三年前冬天,蒙古军又一次向大唐帝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唐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在蒙古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蒙古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蒙古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现在杨家的旁支不少,但杨家的嫡系子弟只剩下杨家只有佘赛花、周夫人(杨大娘)、耿金花(杨二娘)、董月娥(杨三娘)、罗氏女(杨四娘)、程风莲(杨五娘)、柴文意(柴郡主杨六娘)、杜金娥(杨七娘)、杨延琪(杨八妹)、穆桂英等人。
经过几天的赶路,李啸天侯延琪终于来到了太原杨家,第一次看到杨家的府邸的时候,李啸天深深地震撼了。杨家非常大,整个杨家分三部分,中部是杨府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杨府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杨府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