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思寒总是在想,如果家里没有为了她的眼睛卖掉了所有的玉米,是不是就不会被饿死呢?
一定不会的。01bz.cc
柏思寒幸运的活下来了,但她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之所以这具身体还能动,是因为她得为了母亲活下去。
妈妈不能再失去她了,她必须要活着,必须要好好活下去!
但怎么活呢?柏思寒实在是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家里的房子被压塌了,她和母亲一无所有地来到安置点,被子衣服也没有,是妈妈去“卖血”换来的。
医院里等着血救命的人很多,柏妈妈只要能在献血车旁边坐着,就会有很多人来问她是什么血型。
然后她在去指定献血,就能得到家属的“感谢费”。
这个方法很伤身体,但却是目前来钱最快的方式。
活着需要钱需要物资,而她们母女俩什么都没有。
柏思寒虽然已经十八岁,但因为眼睛的关系,她很久没有运动过,整个人也因为失明郁郁寡欢,献血还钱这条路走不通,只有常年干农活,胖且壮的柏妈妈能干。
柏妈妈知道长期生意和短期生意的差别,她很克制,每个月只献固定的血,柏思寒没有什么生存能力,如果她没了,女儿会活不下去的。
卖血、搬砖、电工、种地……只要是招人的岗位,她就努力去干。
但一无所有的人在这种极端天气里活着太难了!
官府发的那些物资只够基本的生存,但她并不满足于此。
想要搬出全是人的安置房,十七岁的大姑娘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了,而不是两片布,周围人来人往全是人。
女儿好不容易能看见了,她想要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给她补充营养,明年还有高考,她得给女儿请老师把落下的功课赶上去。
一桩桩一件件,都要钱!
但即便如此,吃不饱,干得多,还卖血,身体本应该是强壮的柏妈妈不过短短半年,就从一百五瘦到了一百斤。
这个体重对一米七的人来说有些轻了。
但一米六体重却只有 2的柏思寒看起来更轻。
柏思寒出事前是重点高中的第一名,但出事后因为种种变故,成绩下降得很厉害。
因为酷暑的缘故,学校已经不上课了,大家在家上网课。
柏思寒没有家,但好在还有手机,安置点有网络。
白天妈妈去上班,她就赶大早来排队领物资。学生能领补贴,基础的补贴是一天一瓶奶,但是年段前一百每进十名就有相应的物资补贴。
重点高中的补贴好,如果她还是年纪第一,这会每个星期都能多领取一斤鱼、一斤肉、一斤鸡蛋和半斤红糖。
但很可惜她在上次月考只考到了八十名,能额外拿的补贴只有一斤鸡蛋和半斤肉。01bz.cc
她可惜她后悔,如果再多拿一分,只要一分,就能再多拿一包盐了。但就是差了这么一分。
柏思寒发了狠,决心下次月考一定要再多考一些分数。
柏思寒一边在心里默背着课文,一边还要分听着广播,效率没有平时高,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办事大厅一共一百多个窗口,每个人的物资都是一样的。
成年人三斤大米、五斤红薯、五斤土豆、两斤萝卜。
未成年人两斤大米,三斤红薯、三斤土豆、一斤萝卜、一斤白菜和半斤鸡蛋。
这是半个月的量,每人半月能拿着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到这里领取一次。
柏妈妈忙,能来的只有柏思寒,她从昨天晚上就来排队了,但即便如此排在她前面的人依然看不到头。
保安跟她说可以在今天的早上十点左右再来,但柏思寒住的安置点离这里比较远,她必须要在太阳升起前赶过来,然后在太阳落山后回去。
妈妈给了她两块钱让她坐车,但她舍不得。
虽然是两块钱,虽然是两块钱……
柏思寒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但她还想再努力一下。
如果她不努力了,妈妈会怎么样,她不知道。
“叮咚——现在播送一个通知。本市将于9月日全城搬迁至山省林菀市,请各位居民做好准备。”
作者有话说:
? 第7章
“叮咚, 现在播送一个通知:本市将于9月日全城搬迁至山省林菀市,请各位居民做好准备。”
柏思寒的脑子还是有些发懵,全程搬迁……是什么意思?她们要搬走了吗?蓝城呢?为什么不在蓝城待着了?
现在不是古代,没多少年轻人有那种“故土难离”的思想, 去外省读书, 上完大学后留在当地工作发展已经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沿海、一线、省会城市同水平大学分数线却要高上不少也是有这个原因在。
两年前以蓝城中考状元的身份进重点高中的柏思寒就考虑过将来自己一定要考去首都大学,以后要留在那里发展。
两年前的她是早早就做好要离开家乡的准备,然而此刻听到广播的她却只有茫然。
大雪压垮了家里的房子,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被压在了下面,同一个村的叔叔舅舅也被大雪埋在那片农村。
在调试了很多次都没能从那片雪中找到生命反应后, 救援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天气回暖后, 雪变成了水, 柏思寒和妈妈回到熟悉的家里时, 那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房子没有了,尸体也没有了, 全部被大水带走了一切。
“没有尸体, 可能也只是失踪了,对吧?”柏思寒母子这么欺骗着自己,日复一日地熬着, 生存下去的动力之一就是能在某一天等到那些永远也回不来的人。
离开?
“我不走!!!我不要离开!我不走!”紧绷到了极点的某根经像是突然“啪”地一下断掉了, 柏思寒歇斯底里地大喊着, “我不要走!我不离开!我要等我爸爸回来!我不走——”
听到广播后崩溃的人不少, 柏思寒甚至不能算过激的那类人。
“凭什么让我搬走!我的房子还在这里!我花了那么多钱才买的房子,你们凭什么就让我离开?!”
“我从出生到结婚生子, 一辈子都在这里过习惯了, 怎么可能离开啊!你们要走你们走!我是绝对不可能走的!”
“搬迁?说得好听, 我在这里有房子有事业,离开了你们补给我损失吗?!”
“……”
本就人挤人的办事大厅立刻混乱了起来,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不少,还有持木仓的特-警,但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不少人脑子都是懵的,就是这么一点的空白时间,让现场乱成了不可控的混乱之地。
在播送这个通知前,电视和广播的官方频道就已经讨论过很多次搬不搬的问题。
算是给市民们打了个预防针,但预防针再怎么打,当这个决定正式下来后,还是有大批的人无法接受。
不仅是故土难离这一个因素,搬家的现实问题实在太多了。
路途那么远,人数这么多,天气这么炎热,要怎么离开?
飞机?火车?高铁?客车?
人离开是简单,但行李呢?家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