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回到刘遇脸上:“你来给这些卿们作个揖,这些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也是朕留给你的
肱之臣。”
饶是蔡客行久经风雨,出了名的喜怒不形于色,也被皇帝这恍若托孤一般的气吓了一跳。
皇帝正值壮年,要是能活到太上皇的寿数,等刘遇登基的时候,他们这里有几个还在朝上都难说呢。好在这话比起他们这些做臣下的,该是太子更惶恐才是。谁知刘遇却大大方方地回过身,听话地冲他们行了个大礼:“
后要劳烦诸位大
了。”
众连忙回礼,偷偷地互相打量,指望着有谁能说出个什么来。不就是个西宁王吗?那点兵力,一府一州都能灭得了,皇上和太子这如临大敌的态度是什么?难道蛮国卷土重来了?还是西藏有和西宁王一气的?还是西宁王有别的同伙?他们盘算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又听见皇帝问刘遇:“林征呢?打量着晋阳都是他老熟
才叫他去的,多少
等着领这份
功呢,他要是在京里待久了,忘了怎么领兵打仗,回来别
可不管他是你表哥还是大舅子,一准儿要骂他的。”
刘遇淡淡地道:“他要是忘了,也就不用回来了。”又不都是云嵩父子,稳赢的、纯揽功的仗都能输,林家可没那脸面和资本去谈和亲赎。况且林征能力先不必说,
子就稳重,不是那等贪功冒进之
,这种稳扎稳打的仗,用他最是合适,还真不只是为了给他挣军功才那么考量的。只是黛玉昨儿个为了她二哥躲起来掉眼泪的时候,恐怕没想到,她大哥早领了虎符回晋阳去准备迎战了。这要是让她知道了——刘遇不动声色地倒吸了一
气,要不,在父皇这儿再躲几天吧。
蔡客行到底老辣,听皇帝这气就知道林征只怕前几天就出发了,说不准都已经快到地方了。西宁王府的家眷是什么时候自以为“瞒天过海”地出京的?这几天是没见林征,不过他本来就不是喜欢走亲访友的
,便是该当差的时候没在御前见着他
,也多半以为是林徹被参了,他这个当大哥的避嫌,或者是家里妻子有孕,孩子又小,告了假在家里照顾……谁能想到
说不准比西宁王妃还早出发呢?皇上对京城的把握,恐怕比他们想象得更要
。西宁王这铤而走险的冲动举动,还真是活生生给太子妃娘家
做了嫁衣。
只是想到林徹,又不免想起平州的事。蔡客行皱起眉来,冷笑了一声。趁着山洪发、地方忙于赈灾的时候集结
手?这趁火打劫的勾当,还真亏得西宁王做得出来!他要真有本事,一呼百应,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甚至打到京里来,那也算得上是个枭雄,这当了跳梁小丑了,还偏偏选在这时候当,嫌老百姓遇到天灾不够惨,还要再加一重
祸?他想到这里,又忽然一凛,皇上是不是早就知道他的盘算了?难道这场仗,皇上也是愿意打起来的?可是不管怎么打,总有百姓要跟着吃苦的,帝王心术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他不像是这样的
啊,没劝着点么?
蔡客行心里还在嘀咕呢,太监扯着嗓子报了时辰。候在殿外等着上早朝的官员们鱼贯而,个个脸色凝重,一看就是知道了西宁王的事儿。只是再怎么不安,都比不上他们这些在宫里
睡了一晚上,一大早就被皇上宛若托孤一样的
吻震撼到现在的
了。
能来上早朝的都是,这位子一排好,立刻就看得出来少了几个
,又多了几个
。大理寺卿袁居还是那副不
搭理
也不
被
搭理的表
,却难得地
一个上奏。
“如何了?”
“凡与反贼勾结者,均已捉拿归案,家眷从属均已制服,收押在各自府内,严加看管,绝不错漏一。”袁居语气平整,说的话却让
不寒而栗。
忠顺王不由地想起木兰之后,自己在家中惶惶不安的模样,不禁有些物伤其类,正兀自感怀呢,就听到皇帝吩咐道:“好,不管张涧绪初衷是什么,他挑在这时候造反,才被山洪冲了田地、屋舍的百姓要怎么想?若是一个不好,他们今年又要怎么生活?战
离苦,百姓比咱们这些高居庙堂的
受罪得多,张涧绪为了一己私利,视天下苍生为不顾,朕也懒得管他有什么苦衷了,胆敢求
者,以同谋论!”
众忙高呼万岁。
大家都叫了这么多年的西宁王,乍一听袁居用“反贼”称呼他,还有些恍惚,再听皇帝那声“张涧绪”,才反应过来,这是西宁王的大名。
可惜过了今,再叫他,也都是要用“反贼”了。
皇帝又嘱咐刘遇道:“都给你配好了,京里的、京外的,一切调度你都得安排好了,赈灾的粮饷、真要
战时百姓撤离,都归你管,千万别出什么纰漏。天灾连着
祸,一个不小心就要有
遭殃的,你做事仔细些。”
昨儿个被留在宫里的大臣们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就是被“配好了”给太子调度的。
可是,纵使西宁王再不成气候,也有上万兵马,他兴许一开始确实是冲着给昌平公主撑腰去的,但现在,不想反也得反了,不管是为了杀儆猴,还是为了什么,都得是举朝严阵以待的局势,更别说连
大雨,那山洪最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说。平州倒确实伤亡甚少——但也只是一个平州而已,其他受难的两州
形可不算好。这么大的事,皇上就
给太子全权负责吗?
倒不是疑心太子的能力,可是这,这也太……
蔡客行脑门冒汗,忽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西宁王这次真的是撞到时候了。也许他当初并不是真的想反,只是皇上着他反——需要挣资历、挣军功、挣位子的不是林征,而是他们的太子爷。
他要挣的,是养心殿中间的那个龙椅!
不,甚至不是刘遇在挣,是皇帝在想方设法地给他的宝贝儿子铺好路,让他名正言顺地坐稳这把皇子们趋之若鹜、为之搏命的龙椅。
为什么?
自古以来,为了皇权,兄弟相争、父子阋墙的例子不在少数,就是当今皇帝自己即位,也谈不上顺理成章。只是太上皇是因为义忠老千岁和废太子相争,失了民心,朝廷动不安,为了摆平泱泱众
,不得不禅位,皇帝呢?他正值壮年,虽然如今子嗣不丰,虽然确已培养了太子十几年,虽然的确出了名的宠信长子,但这可是皇位啊,谁会舍得大权旁落呢?蔡客行扪心自问,他对他的几个儿子也算是宠
了,可实在比不上皇帝这全权的信任。
他看着镇定自若地部署决策的刘遇,吸了一
气。
也许再过不久,这个年轻身上的四爪蟒袍,就要换下了。
第230章
皇后在宫里等着刘遇的发难。
她是皇帝的发妻,又看不上娘家, 从不想着替他们讨好处, 也没有儿
需要她帮着
心夺权, 亦不肖想皇帝的真心或是宠
,在宫里真的算得上地位超然。上皇驾崩、太后糊涂以后,她连最后一点妨碍都没有了,整个
无欲无求的。这么个状态,实在不该掺和进嫔妃的小动作里去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她虽无意在后宫里拉帮结派, 但殷嫔确实算的上是她的——在这座宫里, 除了利益,多少还是有几分真心的。殷嫔
是冲动了点, 可也没什么坏心肠,皇后从她刚进宫的时候就看着, 和她一起进宫,一起封才
的吴贵妃是什么身份,殷嫔又是什么身份……看得久了,多半起了恻隐之心。这次殷嫔坏了事, 她肯定是要罚的,但若是刘遇要替黛玉出
,她少不得也是要护一护的。
但她没等到刘遇, 只等到了黛玉。
后宫不得政, 殷嫔犯了大忌讳, 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