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可人情来往真的不是他所擅长的。还好的是镇里的领导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区里的领导有陈为民在。至于省里的都是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眼界和知识虽然不同,但很多事情却能够谈到一起。再加上陈为民这个学生在旁边帮衬着,和几个省领导的谈话还算愉快。
分别的时刻总是来得很快,周义仁刚把屋子里的书清空,第二天接他的小车就到了。路过县城的时候,小车特意在县城里停了片刻,杨东旭要和冉老幺一家分别。冉菲菲眼角挂着泪珠问杨东旭:「旭子,我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杨东旭像临别的丈夫擦着妻子的眼泪擦了下冉菲菲的眼角说道:「当然可以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再说小姨将来可以考北京的大学,到北京去上学,到时候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冉菲菲用力点了点头,表示她一定会考上北京的大学的。临别之际,冉菲菲大胆地在杨东旭额头上亲了一下。看着杨东旭上车离开,冉菲菲扑进母亲怀里,哭得稀里哗啦。
到了区里,陈为民安排一辆车跟着周义仁一行去合肥,他要送老师上火车。陈为民坐到了周义仁的车里,他早知道周义仁要带杨东旭去北京,上了车就跟杨东旭说,到了北京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能给老师丢脸。话峰一转,陈为民又道:「东旭,我不怎么去河口镇,那个大老六被法办之后,河口镇这半年来治安方面怎么样了?」
杨东旭听陈为民提到大老六,知道陈为民要问的不是大老六,而是关秀英母女,确切的说是冉菲菲。毕竟冉菲菲是陈家之后,是他的侄女。至于陈为民为什么不认回关秀英和冉菲菲,杨东旭也不太明白,可能是因为关秀英的遭遇让陈家蒙尘了,陈家要脸面,不想让世人知道陈为军被大老六害死后,关秀英嫁给大老六的事情。
杨东旭道:「大老六被法办后,河口镇就太平多了,老百姓都说政府办了件大好事,让河口镇人民过了真正安宁的生活。就连大六老的老婆都说政府好呢。陈叔叔,我小姥爷和大六老的老婆结婚了,我小姥爷和小姥姥用积蓄在县城里买了套店面房,店铺租给别人开了店,我小姥爷有手艺在身,在街口摆了个修车铺子,收入还不错。我小姨菲菲现在在县城的初中上学了。」
周义仁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坐在一旁默不作声,心里暗道,这小家伙真是个鬼机灵,为民刚起了个头,他就闻歌弦而知雅意,把为民想知道的都说了出来。陈为民知道侄女在县城上了初中,生活安定,也就不提这事了。
* * * *
周义仁回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方面负责接待的后勤主任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周义仁,一切安排周到。周义仁只是暂住在北京大学,等新任命下来,新单位就会给他安排新的住处。杨东旭前世上大学的时候也来北京大学参观过,但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北京大学虽然很朴素,但在杨东旭看来,北大的景色非常优美,这个年代,整个北京都看不到高楼大厦,北大校园中自然也没有,所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古典建筑,还是山水环绕的那种,看着就让人心旷怡。
杨东旭以为在北大会过得很舒心,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没有周义仁陪着,他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在杨家村,甚至是在河口镇,杨东旭都是个名人,可在北京大学,谁知道他是谁家的小孩。想进图书馆看书?没门,万一小孩子淘气,把书撕坏了怎么办?
好在没两天,周义仁的工作就安排下来了,是改革研究室副主任。杨东旭问是什么级别,周义仁对着杨东旭的头拍了一巴掌说道:「你眼里就知道级别,我现在只是想做事,给个科员也会干知道不?」杨东旭直接翻了个白眼,心里嘀咕着:说的好听,现在让你去扫大街你会干?
「暂定的是副处,上面一些事情还不确定,等情况明朗了,应该还会提升半级吧。」周义仁的话让杨东旭眼睛亮了起来,京官高一级啊,副处比下面的副厅级干部都要牛,以后要是再提升半级前途无量啊。
两天后,周义仁的新住处就安排下来了。新的住处在地安门大街的帽儿胡同,不远处有个火德真君庙,往南边走,过了金锭桥就是前海,这个年代没有什么雾霾,站在金锭桥上放眼看去,葱翠的湖心岛遥遥在望,美不胜收。
周义仁新的住处就在帽儿胡同的一个大四合院里,这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不过地址上标注的四合院此时已经变成了大杂院,私搭乱建让四合院失去了原本的风情,不过还好卫生还不错,挤就挤点吧。
正房和厢房什么的不用想了,早就有人住上了。周义仁的新住处安排在了正房旁边的耳房里,耳房面积较小,不过只住他们两个也算宽敞。进了大杂院,杨东旭就在想,要是他能把这个大杂院买下来该多好啊,以后就算一辈子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喝不愁了。这可是内城,距离故宫也不是很远。这里以后就是妥妥的市中心,而且还是在什刹海,不远处就是前海,说是海景房都不为过,绝对的黄金地段啊。
安顿好后,这几天有些委靡不振的杨东旭马上就兴奋起来。不说大杂院比学校热闹,爷爷奶奶孩子一大堆,有人玩。大杂院里虽然住户不少,不过都是在一个大院子中。所以新搬进来用户,来了什么样的人很快就会在院子里传开。
不久之后,周义仁是被平反的大知识分子,刚被调回北京工作,以及杨东旭这个干孙子的身份就被打听得一清二楚了。一个小老头带着一个干孙子并不稀,当初被打倒流放到下面劳动改造的人,家破人亡的很多,没死已经算是周义仁命大了。
没死肯定是在乡下遇到了好人家照料,这是很容易推理出来的事情。而现在平反调回城里来了,为了报答当初照料自己的恩人,认人家的小孙子为干孙子,带回城里上学照料,让人家小孙子将来更有出息一些,也是可以瞬间脑补的故事。
所以虽然来的时间很短,一个知道感恩的大知识分子,以及一个活泼嘴甜的小男孩,很快就融入了大杂院的生活中。
相比于杨家村的孩子的玩具,城里孩子的玩具要精致一些。洋火皮城里的人是不玩的,他们喜欢玩洋火枪和弹弓枪,然后就是滚铁环。这年头你要是能滚上铁环,腰间系着皮带,旁边在挎个水壶,再来一双白色回力鞋,戴个军帽,那你绝对是个拉风的孩子王。
现在城里的孩子没有后世的那些娇气,对杨东旭这个农村来的孩子也没什么看不起的,没几天就拉着就拉着杨东旭一起玩。可杨东旭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啊,除了弹珠他还有点兴趣,因为大杂院中有几个小屁孩的技术的确让他吃惊,于是就很自然的切磋了几下。事后证明他宝刀未老,然后把赢得弹珠又还给了人家,不然几个小屁孩眼泪就要下来了。
对于小男孩拍纸片,竹节人什么的他没兴趣,小女孩的踢毽子和翻手绳自然更没兴趣。所以除了前几天为了混个脸熟和大杂院的孩子到处疯之外,杨东旭又开始变得有点独了,但很快杨东旭身后就有了一个小尾巴。
杨东旭住到大杂院没几天,大杂院里来个小女孩,才五岁。小女孩性子颇野,就喜欢男孩子一起玩。只是大杂院里的男孩子们嫌小女孩太小,不喜欢和她一起玩,有几次还把小女孩打哭了。只有杨东旭不欺负那个小女孩,所以小女孩就跟在了杨东旭身后。
杨东旭一开始并不知道小女孩是谁,只知道是陈家奶奶的外孙女,她的父母都要上班,没时候照看她,她原本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这阵子爷爷奶奶也有事情,所以放到外婆家来了。别人都叫小女孩小冉,杨东旭以为小女孩和他母亲一样姓冉,后来才从陈家奶奶那里知道,小女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