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子孟道:「太后明鉴。
圣上宾天,大司马处置多有不当。
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啊,你感念先父与哀家的恩泽,不肯彻底刈除吕氏。
又以国事为重,一意立贤,欲奉清河王为君。
说到底,别人都是私心居多,倒是你还有些公心。
」「臣不敢。
」「你当得起。
」吕雉冷冷道:「刘建那妄人且不去说。
赵氏欲立定陶王,还不是私心作祟?天下动荡,国赖长君,她一个寒门出身的歌姬,既无识人之明,又无御人之能,不过受人怂恿,便欲立稚子而操持权柄。
正如三岁小儿,学人舞刀,何其荒谬?金蜜镝虽有忠心,但念念不忘出身,畏首畏尾,失之愚忠。
论起担戴来,比你还差了一分。
」吕雉停顿了一下,然后道:「地上凉,起来吧。
」「谢太后。
」霍子孟撑起身体,衣内已经是汗流浃背。
吕雉的手腕和政治才能他是知道的,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已经一败涂地的太后,竟然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冷静地剖析局势。
更没想到她会出现在皇后的长秋宫中,却还如此心平气和地历数赵氏之失,指摘皇后举措失当。
严君平目瞪口呆,难道两宫之争,最后还是太后赢到了最后?这样一来,他与霍子孟谋划的一切,全都成了一场空。
「你不必担心。
」吕雉道:「此间事了,哀家自然会退位。
」霍子孟大惊失色,「天下苍生唯赖太后!太后!切切不可啊!」珠帘内,吕雉唇角挑起,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嘲讽意味道:「真的吗?」霍子孟讪讪笑了两声。
吕雉昂起头,「阿冀做错了事,自当受惩。
看在哀家的面子上,赐他一壶鸩酒吧。
」霍子孟这一回真的是大惊失色。
吕雉对两个弟弟爱逾性命,没想到却亲自下令将吕冀赐死。
「不疑夺爵,废为庶人,家属徙边。
诸吕随巨君作乱者,尽付有司论罪,或斩或流,哀家一概允准。
刘建作乱,江都王不得无罪,夺爵,贬为江都废侯。
褫其封地,设为州郡。
至於董卓,区区一介边将,就有胆量领兵入京,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严君平眉头越皱越紧,吕雉为了保吕氏,将吕巨君抛出来当替罪羊,尚在情理之中。
而董卓可是打着太后的旗号入京,吕雉居然翻脸把他定为乱臣。
这真是太后的意思吗?他偷偷抬眼打量凤辇。
太后坐在辇中,面容被珠帘遮住,看不清楚。
但语气、举止,都带着久居上位者的凛然之态,绝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学出来的。
「臣遵旨。
」霍子孟停了片刻,「敢问太后,继嗣之人……」「清河王你不必想了。
」吕雉道:「刘蒜此子仁善有余,霸才不足。
既然赵氏中意定陶王,你们就多多用心,看能不能调教出一位贤君来。
」霍子孟狐疑地看了小紫一眼。
说了一圈,帝位最后还落到了定陶王身上?小紫笑道:「怂恿皇后的那位奸人,就是某大行令了。
你们这些大老爷不把皇后放眼里,皇后只好去找奸人了。
说到底,还是大将军你的错呢。
」霍子孟面容抽搐了一下,这黑锅扣的,简直是天外飞仙一般。
他思忖片刻,开口道:「不知皇后殿下之意……」「哀家的意思,就是赵氏的意思。
如今只剩我们一对寡妇,不能彼此扶携,难道还要互相拆台吗?」吕雉道:「如何权衡各方势力,稳定朝局,就看你们的了。
」「两宫和睦,乃是天下之幸。
只是……」霍子孟苦笑道:「臣抱病多日,疏於政事,唯恐有负於太后圣明。
」隔着珠帘,接触不到太后的眼神,但霍子孟似乎能感受到太后锐利的目光。
他微微低下头,执礼恭谨,却没有丝毫退让。
良久,吕雉冷冷道:「霍去病平叛有功,以千二百户封冠军侯,统领北军。
车骑将军金蜜镝兼管卫尉,遴选功臣子弟入值。
霍子孟忠心王事,复任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
「「臣无尺寸之功,不敢受此恩赏。
」霍子孟再三推辞。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隐约的叫嚷声,依稀有人在山呼万岁。
霍子孟心头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又要出乱子了?片刻后,一名军士从兰台方向狂奔过来,叫道:「禀报大将军!董卓……董卓……」「董卓那廝怎么了?」「董卓等人入昭阳宫弔祭天子,谁知……谁知却在天子灵位之前……拥立定陶王为帝!」「什么!」霍子孟如同五雷轰顶,整个人都愣住了。
吕雉一拍扶手,失声道:「好个董破虏!好个贾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