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努力进取,一回生二回熟,逐步相互信任,也逐步了解她和她的家。
前面提到的很多迷惑,也都迎刃而解。
她叫韵秋,72年生人。
独生女。
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个局机关当秘书。
后在人事处当科长。
和丈夫离婚后,分得到一笔钱,之后辞职自己干服装生意至今。
现在于繁华路段,有个近百米的店铺,主营女内衣,生意不错。
她今年44岁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因受其母观念影响颇深,离婚好几年却至今不嫁。
第一年窗口出现的那个不常在家男人,是她的丈夫(大学同学)。
两人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机关工作,生活也很美满。
后来她丈夫调到一个南方城市,去搞开发,发展的不错。
「男人有钱就变坏」,他也是其中之一。
在南方养了二奶,而且二奶怀了孕。
第二年,她和他离婚。
所以,那个男人再也没出现在那个窗口。
那个小女孩叫红红,是她的女儿,那些年,为了上学方便,一直住姥姥家,所以,有时休息日才能在那个窗口出现。
现在,这个女孩快20岁了。
当年我最为迷惑的,那个五十多岁女人叫穆云,是韵秋的妈妈。
也就是那个小女孩的姥姥(废话)。
穆云家庭出身资本家,独生女。
家境富饶,但关系复杂。
穆云年轻时学过舞蹈。
文革时期,在歌舞剧院当演员。
因其父是资本家还是走资派,在剧院备受排挤。
当时在剧院的军代表同情她并保护她。
后,感激之情转入爱慕之情,未婚先孕,无奈早早结婚,嫁给比她大14岁的军代表。
20岁生下了韵秋。
后调到文化部门机关工作。
40多岁时,也就是韵秋读大二时,已是文化局副局长的丈夫,不幸车祸去世。
因眼光比较高,也喜欢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一直独身至今。
现已在副处长职位上退休多年,常去日本休养。
可能是家庭背景和环境的熏染,也可能是职业的关系,穆云思想开放,观念新潮,为人善良,豪爽大气。
她温婉优雅,文采飘逸。
加上有舞蹈的功底,至今坚持练功,有一副迷人的身段。
她注重保养,看相貌比现实年龄少10岁。
在俺眼中,她是个很有气质的女人,也是个不一般女人。
经过几年的交往,俺由一个偷窥者,成为她们母女的亲密朋友。
可能是由于代际关系和有共同语言的关系,俺与穆云当说更为紧密。
当然,这离不开那个折磨我3年多的韵秋从中牵线搭桥。
只有一点称呼上的混乱,穆云叫我大兄弟,韵秋叫我大哥。
我叫穆云大姐,叫韵秋大妹子。
相互都不介意,呵呵,难得糊涂。
处于对我的绝对信任,我了解了他们家很多的历史,也融入了她家的核心机密包括穆云的爸爸妈妈那一代。
按穆云的说法:「能把心里积压多年的秘密,向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倾吐,自己也很快乐」。
连穆云自己都搞不清,她们家从她姥姥那一代开始,就阴盛阳衰。
她除了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再没有血缘亲属。
自己只一个独生女,独生女接着又一个独生女。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家,有色彩的家,也是以追求快乐为目标,充满幸福欢乐的家,还是比较特殊和另类的家。
穆云有打算,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家的历史写一写,传给韵秋。
因我也了解了许许多多,她也请求我帮她一起写。
这是后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