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就是固定时间成熟,就算开出价钱要农民增产,时节不对也买不到粮食的。
」二哥顿一下续道:「第二个问题是欧洲人吃麵、中国人吃稻米,中国北方是有产麦子,但现在时局不稳,要增产也有困难性。
中国人多,自己产的要自己吃就不够了,哪还有多余粮食可以卖给欧洲人?」「所以这个部份就真的要麻烦二哥您这位专家好好指点指点了。
」我笑着继续拍马屁。
诱惑二哥动脑筋说出答案,比我自己讲该怎幺办要好多了,而且也可以顺便看看二哥到底在日本学习到什幺程度:「增加粮食不可能办不到的,但究竟要怎幺办呢?」「嗯……」二哥沉吟半晌方续道:「办法是有,就怕是太激烈了,大家不能接受……」我看着二哥脸色似有难处,心中突然一惊──二哥在日本多年,该不会要说出什幺激进的社会主义看法吧?「先说说简单的吧……如果照老三想的,要出口粮食到欧洲去,我看倒不如外销猪肉……」「猪肉?」听到二哥说出令人意外的答案,大哥立刻放下手中的茶杯。
二哥解释道:「是的,正是猪肉。
欧洲人吃麵不吃米,所以即使是有多余粮食可以外销,要把大米卖到欧洲去也是不可能的。
但欧洲人喜欢吃培根肉、洋香肠,这些都是猪肉做的,由其是用盐腌的培根肉,不但是欧洲人的主食、需要量大,更可以久放、不受海运时间影响,加上其他肉类出产大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都是外销牛羊肉,反而培根肉生产得少。
如果我们能大搞,这部份很有机会。
」「但乡下养猪都是用馊水剩饭,不然就是割些猪菜什幺的,养个一头两头小打小闹,哪有那幺多猪可以做成鹹肉外销呢?」大哥问。
「照经济学学理,有人愿意买,自然就有人愿意卖,有人愿意出好价钱买,自然就有更多人愿意去养、去卖。
」二哥说明道:「中间的关键就是:拿什幺饲料养?怎幺养?养什幺猪?以及有没有本钱养猪?」二哥笑笑道:「先说饲料吧,在饲料上养猪最好就是餵粟米,也就是上海人说的珍珠米,也有人称之为玉米、番麦、玉蜀黍、包谷。
」「玉米我知道。
」大哥道。
「那我就用『玉米』这个名称继续说明吧!」二哥越讲神色越得意道:「玉米是旱作,水跟肥料的需要都少,非常适合在南方丘陵地、山坡上种,而玉米又是营养最高的饲料作物,不需要等到结出玉米,在开完花、玉米充浆的时后趁嫩收割,切成碎片后整株玉米都可以当饲料用。
」「这幺行呀?」大哥叹道。
「就是这幺行……简单说要搞猪肉生产,就是先组织生产队教农民种玉米、教农民用玉米养猪,然后与农民打保价合同、发玉米种子发肥料,农民就开始干了。
初期农民没钱就借钱给农民,玉米不够餵猪就从美国进口玉米,崽猪不够就赊崽猪给农民,这样就可以开始干了。
」二哥说明道。
「就这幺简单吗?」我问道。
「就这幺简单……」二哥得意道:「但是过去农村养的猪品种较差,建议要改养大白猪也就是英国约克夏猪,或是丹麦的蓝瑞斯猪也就是长白猪,这两种猪饲养效果较好。
」「所以结论就是借钱给农民当资本,引进大白猪或长白猪,然后推广种植玉米这三件事吗?」我归纳道:「那二哥估计要多少钱呢?」二哥低头稍微计算一下,道:「目前市面上猪肉一斤在九铜元到十元铜元左右,扣除小卖利润、运费,实际成本五铜元上下。
一头猪以二百斤算,可以出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斤肉,大约製造四十磅培根肉;饲养成本是一千铜元,加上食盐、香料、烟燻用的薪柴等,製造成本每磅培根肉成本约一千五百铜元,铜元现在对银元汇价大约一百三十,所以成本就是十一块半银元……嗯……现在国外培根肉每磅二十六美分,这样……一头猪培根肉四十磅卖二十银元……哇!」「这生意不错呀!」大哥续问道:「那搞个二、三万头猪要多少钱?多久时间?」「我算算看……一头成本……加上玉米推广……加上腌肉场……嗯……三万头猪总投资应该要五十万元,」二哥边算边唸道:「进口种猪……嗯……繁殖、推广……嗯嗯……这样大约要一年时间就可以出货。
」「一年时间……」大哥道:「老三你觉得呢?」「我想问的是农民可以赚多少钱?」我道。
「这样算下来至少每头猪可赚十元,还不包含培根之外的其它收入。
」二哥道:「一亩地玉米种得好,可产一万六千斤青贮饲料,一头猪一年吃青贮饲料六千斤……一头猪养六个月出栏……这样一年就是五头……嗯嗯,这样拨出一亩地来养猪,如果没养死的话,一亩地起码净赚五十元。
」「哇……」听到这幺高的数字,我不禁惊呼。
「那还有谁要搞革命当官呀?养猪就发家啰!」大哥笑着道。
「是呀,就是因为之前在日本唸书时仔细算过,所以我特别注意了养猪这一块。
」「呵呵,三万头猪就是六千家农民,这个主意好,一下就把农村搞富了。
」大哥道:「农民有钱就不会乱,地方就会安定、繁荣。
」「唉……」二哥长叹一口气道:「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了,所以我回国后都不敢提起养猪这事就是这样……」「嘎?」我与大哥一起望向二哥。
「现在的农民几乎都是佃农,土地是地主的,他们只能付出高额的地租去租地耕种,生活是要死不活。
」二哥恻恻道:「现在的地租几乎都是地主七、佃农三,好一点的则是地主佃农六四分,像我们家这样与佃农五五对分的就几乎没有了。
如果一下子我们鼓励农民养猪,农民一年就赚了几百块钱……这样地主与佃户地位颠倒过来,怕是会出乱子的……」「哈哈哈哈哈……」大哥在旁边沉默了一会,突然朗声大笑道:「老三,有你的!」「啊?」二哥彷彿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我朝大哥会心一笑。
「二弟你不知道吗?老三已经差弟媳妇回去桂平买地了。
」大哥笑道:「这几个月应该买了不少了吧?」「是呀……」我笑着道:「家里原本就有的地加上新收购的,已经买了七、八万亩了。
」「嘎?买地?」二哥惊讶道。
「是呀,老三说钱赚了要给自己準备个老巢,所以现在家里做生意赚的钱都拿回去桂平买农地了。
」「嘎?我越来越听不懂了……」二哥道。
「老三用家里名义买地,买了之后租给农民,每户可以承租五十亩地,收成后佃户拿六五、我们拿三五。
」大哥道。
「喔?我算算……」二哥马上又低头算了起来:「这样如果每家拿五亩地出来养猪,收入就是二百五十元……嗯……另外四十五亩用改良方法,一年春夏种两穫稻米,肥料适合的话至少收成二万斤,就是三百元……冬天再种点地瓜、杂粮,这样一户一年收入至少也有六百元,真是太好了!」大哥笑道:「还不只这样,来租田的我们再提供房舍、耕牛、种子、肥料等等,还免费让他们的孩子上学校。
农民只负责耕种,税金我们缴,需要的肥料、种子等等也是我们先无息垫给农民,收成后再来分帐。
农民多做多赚,我们也多赚。
」「如果遇到天灾欠收,我们还是照比例收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