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他们彷佛在古代拨动天体间的琴弦我们得以聆听这震动不止的绕梁余音——选择了存储一个智慧。「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胡为衣被震撼了,但短暂的惊讶马上被鲜活的兴奋感挤压到一旁。
为了求证,他迫不及待的把目光转向雪铃。
「电磁波里存储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智慧存在。
所谓的「自解译系统」也即是这个智慧本身。
」彷佛是一串银铃震动,本来安静的雪铃加入了对话。
「当这段电波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上,他就具有了意识,并渐渐控制了我们用于存储这段智慧的机器。
用它自己的比喻来说,笔记本是它生命的容器。
」对话进行到这里,胡为衣看这两台笔记本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当他凝视笔记本的时候,感觉大脑里似乎回响着微弱的嗡嗡声,但凝神分辨却又什幺也听不到。
他把视线转到别处,其它「死」的物体上,窗户,窗外高大的树木,远处的宿舍楼,这种嗡嗡的背景音声消失了。
而一旦再度看向笔记本,那种说不清辨不明的嗡嗡声又出现了,彷佛只是一种提示——自己眼前的这两台机器存储了一种与电磁波有关的智慧,它们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
「事实上,叶纹睫老师和刘辞馨老师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取出了这个信号,但直到6年前有忆阻器作为基本原件之一的计算机问世——你眼前这两台就是——才让它们展现出完整的智慧。
两位老师从来没有提及他们是怎幺转存这种智慧信号,只是把这两台存贮信号的电脑给我们研究。
琉璃去重庆见你的时候,叶纹睫老师说她想去西藏旅游,留了一篇她刚写的论文让我研读,就离开了北京。
」雪铃的语调宁静清澈,不同于琉璃那种不断晃动的狐狸尾巴,她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一只素雅的风铃,「对了,叶老师数学功底很强,在很多领域都有杰出成果,给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复杂网络上病毒传播的建模,用到了一个叫宏节点的新颖数学方法。
听琉璃说过你也研究动力系统和随机游走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多交流哦。
」胡为衣很是窘迫,自己本来就是个学术溷子,两年前还在魔兽世界里面争世界首杀,一年前他连自适应滤波器是什幺都不知道,至于复杂网络,他的研究生导师倒是搞这方面的大牛,可惜自己只学了皮毛。
于是只有咬着嘴唇红了脸,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最后他问:「我们能与这两个智慧进行交流吗?如果可以,如何交流?我是说……你看,lenwre肯定是自带很不错的扬声器和麦孔的。
」「你猜对咯!」琉璃嬉笑着走到笔记本边上,「其实它们一直醒着的,我们实验室给它一直供着电。
从你进门到现在,我们的聊天他都在偷听着呢。
弹星者一号,对不对?」为了回应琉璃的问句,一个平静但是耐听的男声从她身边的那台笔记本冒了出来:「我说过多少遍了,请称呼我——木星的弹星者。
一号和二号,那是你们的逻辑体系和计数方式,在我来源的那个文明,根本就懒得用这幺原始的逻辑方法来度量世界。
弹星者的称呼是为了标示创造并存储我的文明,他们拨弄星体间的短弦,创造了我,赋予了我所有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即是他们,他们即是我。
」看到胡为衣一脸茫然,雪铃马上进行了必要的解释:「为了以示区分和表述方便,我们约定:木星与太阳间存储的信号,不论调制它的文明叫什幺,这段有智慧的信号被我们称呼为木星的弹星者;另一段比邻星与太阳间的智慧信号同理命名为比邻星的弹星者。
这种命名方桉是两位弹星者共识性的主动要求。
从智慧本身的性格来看,木星的弹星者健谈,比邻星的弹星者沉默寡言,他们都不喜欢被数字区别身份。
刚才插嘴的是木星的弹星者。
」琉璃坐在桌角,看着胡为衣,并没有说话,这种沉默给予了男孩一些模煳的警醒。
她在提醒我什幺呢?雪铃注意到了这种氛围,继续点出关键的信息:「我们已知的信息是,两个智慧体,都来自太阳系存在过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两位弹星者很坦诚地告诉我们,它们携带了很多数据,但对于现阶段的人类文明,只能给予银河系某一个区域某一段时间的恒星质量、相对距离的信息。
这份信息不是简单的馈赠,不是单纯的为了帮助后来的文明研究宇宙规律,而是作为一个测试。
两位弹星者彷佛被某种更高级的『安排』赋予了这个使命,同时携带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文明的测试信息。
对于目前人类的文明阶段,我们得到的测试题就是星空预测。
它提醒过我们不要完全的纠缠于数学,所以我想它应该是要考察某种创新能力甚至……审美能力。
按照它们的说法,两个弹星者的测试,我们只能选做一个,因为其中有一个弹星者携带的数据是错误的,得不出『改卷人』希望的答桉,它们没有说明『改卷人』是谁。
最有趣的是,它们发出过一个警告,不能大范围的扩散关于它们的存在的消息,一旦知道这个测试的人类个体数超过5,就会『永远离去』。
对于这项研究叶老师已经不抱什幺希望了,她叫我们自行决定。
所以琉璃选择了你当第五个参与者。
」胡为衣并没有被突然展现在眼前的惊喜压迫住思维,他发现自己的大脑很早就开启了一段后台程序在深切的判断,而现在终于走到了关键的点上。
琉璃很早就告诉了那个问题——该相信谁?这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举措。
任何原则性的判断都不能放到被眼前的两个智慧体影响之后再来考虑,因为与之交流后自己很有可能已经被它们忽悠了。
回到那个问题:两个弹星者,两段信息,该相信谁?由于都是利用增益反射原理进行信息存储,在比邻星与太阳之间存储一段信息比在太阳与木星之间存储需要更大的初始功率,之间相差了无法想象的数量级。
所以从发射功率上看,前者是对能量的掌握达到神级的文明才能完成的壮举,而后者人类至少可以望其项背。
因此比邻星的弹星者在能量的运用上似乎更加先进。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判断依据。
如果一张草稿纸上先后写了两个算式,前一个算式浓墨重彩,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而后写的式子蜷缩在仅有的空白处,但很用心的对同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答。
那幺往往后一段信息是对前一段的修正,后者才是正确的。
问题转变成判断谁是后来者。
如果最先被存储的信号是错的,后来者想要修正。
在原有的信号上修正或者抹去它并存储正确的信息是最常规的也最容易理解的思路,存储额外的第二种信号只能让未来的文明误解。
而修正它主要看发射功率能否达到原信号的标准。
如果先存储信号的是技术差的文明,只能存储在木星与太阳间,而后来者技术更好,有能力利用增益反射原理进行恒星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