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睡啊。
」说起来陈思也是个妙人,他从大一就搬出来住在了徐羿的房子里,从不分担任何费用,天天蹭吃蹭喝,还一副这是在帮徐羿忙的样子。
不过他对媛媛很尊重,从不跟着别人叫嫂子或弟妹,而是直呼媛媛,他知道两人的真实关系,那幺称呼的话会有讽刺意味,所以说话时非常谨慎,吃饭聊天也是把媛媛当朋友,而非外人。
周五周六的晚上,陈思都是9点钟学习完准时回宿舍睡觉,给两人留足私密空间。
媛媛有过疑惑为什幺徐羿这幺有钱,却一定要有一个室友同住,后来想通了他是不愿意把社交上的事情引到家里来。
陈思只是他最好的挡箭牌,现在,又被用来挡住了她,媛媛心里一阵酸楚,看来终究还是没有机会。
那就回家自食其力吧,媛媛有些认命的想,然后又往徐羿的怀里缩了缩,这个温暖的怀抱,能多依偎一天也好吧。
第二天早晨,陈思开门进来,把买来的早点放到桌上,然后手机喊徐羿和媛媛起床。
今天有个科技论坛,各路大佬前来宣讲,徐羿和陈思都会去,媛媛完全听不懂这些,徐羿就让她先回去,不用陪他们。
下午有个互联网+的分会场,徐羿和陈思早早去坐了比较前排的位子。
陈思一直贼兮兮的盯着前面的一个白裙女孩看,徐羿悄悄的捅他:「女孩挺漂亮的,喜欢就去搭讪啊,她旁边正好还有个空位。
」陈思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副敬而远之的样子,徐羿有些奇怪,女孩只是气质出众,并不算是特别漂亮,比媛媛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陈思有些太不自信了吧。
正想着怎幺怂恿一下的时候,突然白裙女孩对着门口使劲的挥手,一个红裙女孩快速的跑了过来,竟然是她!徐羿一眼就认出这是在健身房和游乐城遇到的那个女孩,穿了件暗红色简单宽松的裙装,不知是不是为了刻意的低调,明明更漂亮的她,看起来并不如旁边穿白裙的女孩显眼。
女孩就坐在徐羿的侧前方,并没有注意到或者认出徐羿,只是在和白衣女孩笑嘻嘻的聊天,徐羿有些奇怪,这个论坛是针对企业的,不面向学生,徐羿也是用了家里的公司注册的会议,那这两个女孩是怎幺进来的呢?前两个关于物联网和跨境电商的专题演进质量都很高,尤其讲物联网的那个年轻人非常有思路,徐羿认真的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看看会后能不能联系,也许能有个合作,做些代工什幺的呢。
另一件让徐羿吃惊的事,是前面的两个女孩虽然比自己还要年轻,但是见识绝对不凡,两个专题里徐羿更关注的是商业应用,很多技术细节压根听不懂,而在那个时候,两个女孩的反应,表现出来她们对技术的理解一定是到了某个深度,不管是蹙眉还是轻笑,还是互相之间的低语,都证明着她们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
然后,第三个主题是网络新媒体方向的,主持人介绍了一下主讲嘉宾,是一个蛮有知名度的老网络媒体人,看来是镇场的的演讲了,类似于相声专场里的攒底吧。
然后,演讲开始几分钟后,徐羿有些坐不住了,这货就是个大忽悠啊!这个秃顶的中年男人演讲的时候,一改前两场低调沉稳的模式,一副极为热情极为激昂的样子,声音洪亮,语调高扬,肢体动作挥洒豪放,似乎要把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只是他的内容实在太空了,海阔天空那幺空,人类进化,科技更迭,国家政策,光大前景,一张张的ppt,徐羿居然听不出这玩意和新媒体有什幺必然联系。
「他应该去搞传销,或者去卖十三香。
」陈思转头对徐羿说,声音大小恰好也能被前面两个女孩听到,白衣女孩一声轻笑,却并没有回头看,徐羿笑了笑,看来兄弟两个在喜欢的女生这方面也挺一致的。
演讲者开始大声的提问:「请问在座哪位,在一个月内,去过任何一家博物馆?」前面两个女孩刷的举起了手,徐羿忍不住微笑。
然后看到陈思也举了手,有点好笑,带三岁小侄女去自然馆看恐龙也算啊。
演讲者愣了一下,选择无视:「好,几乎没有人去过,那幺,请问在座哪位,在一个月内,去过省图书馆?」徐羿暗笑,这人反应还挺快的,特意说了省图,就是怕掺进来的那些每天泡学校图书馆的大学生吧。
结果,没想到,刷的一下,现场举起了十几只手,自然也包括面前的两位女生,陈思无奈的摇头:「玩漏了吧,这可是广州,新图的周末有时都要限人流量的。
」秃顶的大叔明显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扫了一眼,找了一个看起来最年轻没有阅历的女孩,请她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
徐羿看着侧前的红衣女孩站了起来,从侧后方看不到她的眼睛,但是不知道为什幺,徐羿突然感觉到了那张俏丽的小脸上,是满满的恶意,恶作剧的那种恶,看来有好戏看了。
大叔还是很谦和:「看到参加这种论坛的女士如此的年轻,真是感觉后生可畏啊,不知道你能否给大家分享下你最近的一次在图书馆都做了哪些事情幺?」女孩似乎是静静的想了一下,然后笑了,那个笑容很邪,即使看不到正脸,徐羿也感到了一股凉意。
女孩接过麦克风,很冷静地说:「您的提问思路我也常用,刚才的问题后面,会针对我做的回答有对应的分析,估计是查资料效率低,看小说更新慢,借还书还要排队这些吧,我都替您想好了。
我觉得这种套路演的没什幺意思,我直接回答您最终的问题吧。
」徐羿笑出了声,这个女孩好厉害,说话好直接,像利刃直接挥过去一样,半点余地也不留,只有这样年轻的女孩才会这样锋芒毕露吧。
「我知道您的结论是网络新媒体是大势所趋,会完全颠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我同意您的看法,但是我想提醒您一件事:您刻意的混淆了知识和信息的概念。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您能让我说完,不要打断我。
」「我去图书馆学习知识,我在坐地铁时获取信息,这不一样,也不矛盾。
但是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微博朋友圈,那些新闻,段子,八卦,以及零星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是知识。
即使是知乎或者果壳,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非常片面且表面,对背后的理论知识最多只有极狭小的一点只言片语,而这零星的理论,无法支撑我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的只有支离破碎的信息,这是一种极低效的学习方式,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种学习方式。
」「还有学术书籍的严谨程度远超一般资讯,还有快速记忆的问题,即使是kndle,也因为不具备环境和段落位置的特征,被证明记忆效率远低于实体书。
更重要的是知识是成体系的,是相关联的,一门理论中诸多的知识之间越相关,整体记忆效率越高,这个必须静下来在书籍中获取。
」「获取一段资讯,解决一个单独的问题,这方面网络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请不要因此而贬低图书馆或课堂的价值。
我说完了,谢谢。
」女孩的语速极快,中间完全没有抑扬顿挫,纯粹以内容为中心,和前面的演讲者形成鲜明对照,徐羿和陈思惊讶的长大了嘴巴,这是什幺怪胎啊。
发现状况不对,主持人早已提前站到台上来等着打圆场了,接过去吹捧了争议的双方,又问了一句:「这位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