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他知道袁崇焕不是易与之辈,必定会有所应对。
帐外,女真的斥候如同夜行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在黑暗中穿梭,他们的目光如同利箭,时刻警惕着蓟州城的一举一动。十四日的清晨,当袁崇焕率领九千骑兵出城的那一刻,他们的行动便落入了后金斥候的眼中。
斥候们在暗处观察了许久,他们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记录着关宁军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他们看到袁崇焕率领的骑兵并不是直接西进支援通州,而是出人意料地往西南方向驰去。这一举动让斥候们心中生出了疑惑,他们迅速将这一情报传回大营。
后金军帐内,皇太极接到了斥候的报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袁崇焕这一举动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在规避他可能设下的埋伏,或许是在寻找更为有利的战机。
同时,斥候们还观察到步军并未随骑兵一同行动,依旧驻守在蓟州城内。而且,他们注意到有明军陆陆续续地进入城中,蓟州城的兵力似乎不减反增。这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袁崇焕并没有放弃蓟州,他的行动必定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
皇太极在帐中来回踱步,思索着袁崇焕的意图。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智谋的比拼。他必须洞察敌人的每一步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上风。
帐外,夜色如墨,星光稀疏。
帐中,气氛紧张而凝重。斥候的报告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皇太极和他的将领们围坐在火光摇曳的帐篷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不同程度的惊讶和疑惑。
斥候的声音在帐篷内回荡,";袁崇焕已于十四日率领关宁骑兵万余,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步军并未跟从。";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皇太极紧皱的眉头下,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他的声音中带着质疑和惊讶,";什么,袁崇焕不是直接西进闯入我的埋伏圈?他们往西南方向走?全部是骑兵?看清楚了?";
斥候肯定地回应,";是的,袁崇焕领兵出城的时候,没有一点迟疑,火速行军往西南驰去,全部都是关宁骑兵。"; 他的话语坚定,没有留下任何怀疑的余地。
代善紧接着询问,";蓟州城里,还有多少兵力?"; 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关切。
斥候迅速回答,";数万兵力,并且陆续有少量步军进入。"; 他的报告中透露出蓟州城依旧坚固,不容小觑。
莽古尔泰也不放过任何细节,";有什么将镇守蓟州?你看清楚了城上的旗帜了吗?"; 他的问题直指关键,试图从旗帜中辨认出守将的身份。
斥候详细地回报,";城上,依然插满了袁,祖,何,等旗帜。"; 这表明蓟州城内依旧有袁崇焕的主力部队和其他将领的部队镇守。
待斥候交代清楚了以后,皇太极打发走了斥候,他一下坐到凳子上,眼凝重。帐篷内的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双眼中的眼珠子左右不时划动着,似乎在心中快速地盘算着袁崇焕的真实意图。
帐篷内其他将领也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袁崇焕这一出人意料的行动。他们知道,这位明军的名将不会轻易地步入陷阱,他的每一步棋都必有深意。
皇太极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他的心中快速地权衡着各种可能性,试图找到最佳的应对策略。
皇太极站起身,他的身形在帐篷内的火光中显得魁梧。他的目光锐利,扫过帐中众将,那是一种属于领袖的威严和智慧。自幼好学的皇太极,不仅武艺超群,更以智谋着称,即使在兄弟中排行不前,也因其卓越的头脑和能力,被众人心悦诚服地推举为领导者。
";袁崇焕这是吃了赵率教被歼灭的亏,学精了,他不敢直接西进救通州,定是和我们一样绕道去通州,想和通州的明军两面夹击我女真军于城下,并把我们歼灭。";皇太极的声音沉稳而充满自信,他的分析直击要害,揭示了袁崇焕可能的策略。
代善紧皱着眉头,焦急地问道:";皇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当前战局的关切。
莽古尔泰也表达了对皇太极决策的信任和依赖,";是呀,你是我们的主心骨,你拿主意,我们听你的。";他的话语中看似充满了对皇太极的尊敬和期待。
皇太极沉思片刻,用一只手摸着自己嘴边的胡子,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他的眉头不时皱起,显示出内心的纠结和慎重。他的眼珠子在眼眶里快速转动,显露出思维的敏捷和深沉。
接着,皇太极双手背在身后,在账内来回慢慢走动,这是他在筹划决策时常有的姿态。他的步伐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和有力。最终,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众将,他的眼中透露出决断的光芒。
";我们现在不能攻打通州了。";皇太极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将领们都感到震惊。
代善更是不解,急切地问:";为什么啊,通州就在眼前,如果不打通州,我们怎么打北京呢?";他的问题直指战略核心,表达了对进攻计划的坚持和对胜利的渴望。
帐篷内的气氛一时凝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太极身上,等待着他的解答和指引。皇太极知道,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整个女真族的命运,他必须谨慎而明智地选择接下来的每一步。
帐篷内,皇太极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在场的每一位将领。他的分析清晰而透彻,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形势的紧迫和战略的关键。
“如果女真军现在攻打通州,不但不能打下来,而且还浪费时间,明朝各地的援军马上就要赶到,到时候女真军还能不能退回遵化都成问题。”皇太极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对战机的敏锐把握。
莽古尔泰紧皱着眉头,焦急地问:“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打也不是,难道现在退军?只怕明军在蓟州和遵化已经准备好对付我们。”
皇太极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明军各路现在一时半缓还没有那么快来到,但是我们不能把时间和兵力浪费在通州,我们要再绕道直接进攻北京,擒贼先擒王,我们打一个通州是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的。”
代善和莽古尔泰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皇太极的话中蕴含着深意。皇太极继续说道:“袁崇焕想绕道到通州的南面,与通州的明军夹击我们女真军于城下,所以这次我们也不能与袁崇焕在通州决战,因为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我们要走通州的西北方向的顺义绕道,接着再南下直接攻打北京。”
代善的眼中闪过一丝明了,“那我们该往哪里行军,去攻打北京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这个办法好,这样明朝的京师被攻打,天下震动,这样可以动摇明朝的根本,震慑他们的效果远比攻打通州来得大。”代善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皇太极决策的认同和支持。
莽古尔泰也立刻表示赞同,“好,好,这个办法也不错,那我们立即出兵,要赶在袁崇焕前面。”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色,“时间就是一切,立刻出发,绕道西北走顺义方向,再南下攻打北京,到北京再与袁崇焕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