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沉重,不仅要保卫京城,更要为那些无辜惨死的百姓复仇。
北京城的德胜门外,五千骑兵与五千步军在满桂和侯世禄的率领下,整齐划一地驻扎下来。这一万兵力是他们从顺义和三河撤退后的全部家底,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决心用生命扞卫大明的尊严。
临时营帐内,满桂和侯世禄两位总兵围坐在微弱的火光旁,尽管外面的世界被战争的阴霾笼罩,但这里却有着一丝温暖和安宁。
满桂细心地用布子擦拭着自己的偃月刀,每一次擦拭都显得那么专注和虔诚,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他的手在刀身上滑动,每一次触摸都透露出对这把刀的深厚情感。
侯世禄则坐在对面,一只手拿着针线,另一只手笨拙地缝补着自己的盔甲。他的一只手臂受了重伤,缠着绷带,但他的眼坚定,没有一丝退缩。
”满兄,你的刀还是那么锋利,就像你的意志一样。” 侯世禄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满桂抬起头,微笑着回答:”侯兄,你的盔甲也许有破损,但你的勇气和决心却从未有过缺口。”
侯世禄轻轻叹了口气,继续着手上的工作:”这场战争,真是让人疲惫。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还在,京城就还有希望。”
满桂点了点头,手中的布子在刀刃上来回滑动:”是的,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百姓,他们都在看着我们,等着我们的胜利消息。”
侯世禄停下了手中的针线,看着满桂:”满兄,你的家人怎么样了?战争开始后,你有他们的消息吗?”
满桂的眼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没有,但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坚强。他们知道我在做什么,知道我是为了保护他们而战。”
侯世禄点了点头,重新拿起针线:”我们都在为了同样的理由而战。即使手臂受伤,也不能阻止我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满桂站起身,走到侯世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侯兄,你的勇敢和坚韧,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有了你,我相信没有什么是我们克服不了的。”
侯世禄微笑着,尽管手臂上的伤痛让他的眉头微皱:”满兄,有你在,我从不怀疑我们的胜利。只要我们肩并肩,心连心,就算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一起扛起。”
两位总兵的对话在营帐内回荡,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彼此的信任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德胜门外的空地上,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首先设置起了三重防马栏,这些由尖锐木桩构成的障碍物,能够有效地阻挡敌军骑兵的冲击。接着,五百名铁炮队士兵就位,他们的火炮已经准备就绪,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远方,随时准备发出震天的怒吼。一千五百名弓箭手也各就各位,他们手中的弓箭已经拉满,随时准备向敌人倾泻箭雨。
其余的步军则严阵以待,他们手持长枪和盾牌,组成了坚固的防线。五千骑兵则在后方待命,他们的战马已经装备完毕,骑兵们紧握缰绳,随时准备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满桂和侯世禄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焦虑。他们担心自己因丢失顺义和三河而受到崇祯帝的责备,更担心女真十万大军的随时到来。两位总兵的心情如同紧绷的弓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就在这时,德胜门缓缓打开,一队人马从城内走出。满桂和侯世禄定睛一看,原来是崇祯帝派来的官员,而领头的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王承恩。王承恩的到来,如同春风化雨,让两位总兵心中的焦虑和恐惧瞬间消散。
他们看到王承恩手持皇帝的圣旨,身后跟着一群随从,他们抬着美酒和食物,以及各种慰劳品。王承恩面带微笑,步履从容地走向满桂和侯世禄,他的出现无疑是皇帝对两位总兵的信任和关怀的象征。
满桂和侯世禄连忙上前,准备迎接王承恩的到来。
满桂和侯世禄两位总兵,身着战甲,盔明甲亮,显得威武而庄重。两人立即整理装束,准备以最尊敬的礼节迎接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
随着王承恩的临近,满桂和侯世禄迈步向前,步伐铿锵有力,彰显着军人的严谨与纪律。他们来到王承恩的身边,动作整齐划一地单膝下跪,一手叉腰,一手捶地,这是武将特有的致敬方式,既显示了他们的勇武,也表达了对王承恩的尊重。
王承恩见状,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的声音带着几分亲切和谦虚,说道:“快快请起,奴婢何敢有如此大的面子,要二位总兵参见啊。”他的态度让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满桂抬起头,眼坚定地回道:“王公公说笑了,如今您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属下理当参见,不无不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王承恩地位的认可和对皇权的敬畏。
侯世禄紧接着问道:“不知道,王公公来,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忐忑,毕竟在战败之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皇帝的责罚。
王承恩微微点头,随即收敛了笑容,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道:“嗯,嗯,二位听旨。”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让满桂和侯世禄立即跪伏于地,气氛变得庄重而紧张。
王承恩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声音清晰而坚定:“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抗敌有功,保存实力,忠心护国,特此犒赏银万两,粮草备足,命你二部就地驻守德胜门外,以抗关外女真人。”随着旨意的宣读,满桂和侯世禄的心情由紧张转为激动,他们感激涕零,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高声回应:“微臣接旨,皇上万岁,大明永存。”声音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大明的热爱。
王承恩微微一笑,恢复了和蔼的情,道:“两位总兵大人快快请起,加紧布防,好防备贼军啊。”他的话语中带着鼓励和信任。
满桂和侯世禄站起身来,庄严地回应:“属下遵命,保卫皇上,保卫大明是明军圣的职责。”他们的声音在德胜门外回荡,表达了他们坚定不移的决心。
王承恩与两位总兵寒暄了几句后,便告辞回城。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城门之内,而满桂和侯世禄则立即开始着手加强防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知道,王承恩一回城就会投入到更加紧张的巡防工作中,与女真军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孙承宗从通州派来的万余援军,在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后,终于赶回了北京城。这些士兵虽然疲惫,但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保卫这座帝国的心脏。
这些宝贵的兵力一到达,便立即被朝廷接管,迅速分配到北京城的各个关键防御点。北京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固,东南西北各城门都是潜在的攻击点,需要足够的兵力来镇守。
加上锦衣卫、禁卫军、御林军以及九门的官兵,守城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这些士兵是大明帝国最精锐的力量,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京城的安全。随后,紫禁城里的几千名太监也被动员起来,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战士,但在这种危机时刻,每一分力量都至关重要,使得总兵力上升到四万人。
然而,四万人对于守护整个北京城来说,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大明此时为了清剿农民军,已经在中原战场上被牵制了大量兵力,达十几万人之多。皇太极准确预见了这一点,利用大明军事上的空虚,率领十万余女真军绕道蒙古,从长城突击,形成了局部的兵力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