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想法而已。”
甄丹心被她的话刺得发颤。
他却无法怨恨兰泽,太后与少帝的博弈之间,他何尝不是棋子,只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当做奉令,他是真心想靠近兰泽。
“陛下究竟心仪何
呢?”
“事到如今,你还要问我这个?”
“如果陛下愿跟微臣说一些,若微臣有这个机会……”
“这并不重要,如果你一直在我面前说
之事,可以先行退下。你明知道母后对我做了什么,还要满
私
,”兰泽冷笑连连,“你们是当真该杀。”
她想
千千局。然而
千千局,需要天时地利
和,如果只等章慈太后放权,是断断不可能的。
似甄丹心这等将圣贤书倒背如流,开
闭
皆是仁义道德的儒生,终究难脱迂腐之气。若在太平年月,用来装点朝堂、教化百姓,倒不失为趁手的棋子。
可如今这
局,要的是能斩开迷障的快刀,而非整
念叨“克己复礼”的酸儒,那些温良恭俭让的圣贤道理,解不开眼前的死结。
譬如当初被掷于地的流光剑。
该剑作为兰泽的佩剑,肯定有“见剑如见君”的说法。然则兰泽要的,不是旁
畏惧的天子象征,而是能无视皇权威压,只为她一
拔剑的胆魄。
这般
物,方能在她与太后的明争暗斗中,不计得失,不问对错,只认皇帝一
为主。那些见了御剑就惶恐的
物,终究是慑于皇权而已。
对方必须明知此剑代表天威,仍有为她而执的真心。
于《韩非子》的帝王三术里,讲的就是作为皇帝的法、术、势。
法,是皇帝需要以法治理天下,赏罚必信,法不阿贵。
术,则是驾驭群臣,有用
之道,形名参同,看臣子是否言行一致。
势,亦是最简单、最好理解的。皇帝需要有权势、威严、威慑,令四海臣服。
此刻的兰泽还在沉思,却见甄丹心
釜沉舟似的跪在地上。
他目光炯炯,直视着兰泽的面容。
“臣接下来的大逆不道之言,但请陛下一听,若陛下动怒,还请勿牵连微臣的家
。”
“你说吧,我是什么
,你还不懂吗?”
甄丹心闻言,似乎悲恸。
“太后欲以孝道制衡君权,而《春秋》载郑伯克段于鄢中说明,忠孝之道,大不过社稷。”
“微臣认为,孝可移于君,忠可大于亲,”他说到此,镇静许多,“圣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然圣
亦天地也,故而将万物、世
为刍狗,方能成圣,请陛下明鉴。”
甄修证这番话的意思,大概如下。
为君者当如天道般无
,将万物视为刍狗。白起坑赵卒四十万,天下终归于一统;始皇焚书坑儒,而书同文、车同轨——盖因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
,非常之
,必行非常之事。
再譬如农
割麦,岂因一穗之折而辍其镰?战阵厮杀,安能为匹夫之死而止其戈?
昔
汉高祖弃子推车,唐太宗弑兄
父,皆成千秋帝业。
所以帝王之道,终须无
。
(二十八)绝命毒师
兰泽明白甄丹心的意思。
于她心中,自己就是傀儡皇帝,甄修证更似她身旁悬挂的字画。然
终为血
之躯,自有其想法。就如今
这番对话,至少让兰泽愿将甄修证视作有血有
、有思想的活
。
“你说的道理,朕岂会不知?只是世间很多事
,难以两全其美。”兰泽言罢,便坐于琴案之前,“天时地利
和,都是成败的关键。”
“那陛下作何打算呢?”
甄修证凑至她身旁,微微压低身子,手肘向外一展,只为与她视线平齐。
25-06-
“让我再
千千局吧。”兰泽语气平和,笑容也很淡,“我绝不认输,也不会忘恩负义。若我无法逆转局面,就是不适合当皇帝,自当心甘
愿将权力
还母后,绝无怨言。”
甄修证望向兰泽,那月光映得近乎透明的面容——这纤细身躯之中,究竟囚着怎样的灵魂?明明是病弱之态,又怎敢如此放言?
他忽然发觉,兰泽看向自己的目光,竟比往
多了柔和许多。
或许此刻,在兰泽心底,他已不再仅仅是臣子、或者棋子。
“怎么这样痴傻呢?”兰泽瞥向他的脸,“不要要在此呆坐着,去舞剑吧。”
“是……”
此次,兰泽抬手示意侍从退下,亲自取来佩剑流光。
“铮——”
流光剑出鞘,雪色寒芒乍现。
她的肌肤与剑身相融,青色血管缠绕于雪色之中。赤绳与广袖亦在风中翻飞,兰泽手腕轻挑,流光在空中划出银弧,抛向甄修证。
“无论藏锋,还是见血,你是否敢再舞一曲?”
冷风拂面,卷走甄修证最后的犹豫,他横剑于腕,冷光照亮眉眼。
“愿为陛下
千局、斩万障。”剑身映出他坚定的目光,“纵使前路刀兵无
,亦无悔。”
兰泽并未言语。她的指尖落在琴弦上,待再奏《广陵散》,思绪亦渐渐飘远。
此次舞毕,兰泽沉默良久。
对上甄修证忐忑的目光,兰泽缓声道:“我需要你帮我买通钦天监大臣,借天象之说,让母后承受更多压力,将部分权力归还于我。”
“微臣领命,陛下还有其他吩咐吗?”
“……”兰泽非常疑惑,“你可知此事凶险异常?你既不想此事之艰难,又不了解其中细节,怎么就问起其他吩咐了?”
甄修证道:“因微臣亦要为陛下分忧。若做臣子的,事事皆靠君王筹谋,那要臣子何用?若微臣只知听从陛下之计划,不能随机应变,亦难成大事。故而知晓陛下目的后,微臣自当自行谋划。”
“你真是……罢了,你有心便好,具体实施时,定要将过程告知朕。”兰泽言罢,从琴案前起身,脸色煞白。
近
来,她的身体愈发孱弱。
甄修证见状,赶忙搀扶住兰泽,望向她的面容,心中一面是仰慕,一面是悲悯。
“陛下不传唤御医吗?”甄修证话音未落,便见兰泽摆了摆手。
“无碍的,母后当年早产,我的肯定身体不如常
。”兰泽说到此处,却突然忆起一事。
书中所记载的少帝,若与自己一般因纵酒而体弱,且未买到黎白苗、未曾服用,如何活到四年之后?
少帝是早产之身,若是无风寒侵扰,或许尚可支撑?可这般侥幸,又能维系多久?
兰泽左思右想,亦难推断书中剧
,她攥紧衣袖,
脆不再思量这些。
走吧,我们不要耽误时辰了。
“是……”
……
甄府坐落于京师之东。
近
甄府热闹非凡,诸多百姓围聚于府前,原来是甄府正门旁的一堵墙上,赫然写着一行鲜红大字。
“尔等俸禄,皆为民膏”。
字迹淋漓如血,于青砖白缝间分外刺目。虽不知何
所书,亦难辨真伪,却激起轩然大波。
士林中
闻风而动,或作诗词,或填戏曲,更有甚者将甄毅事迹编成话本《
臣记》,于市井广为传唱。
不过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