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有时候我半夜醒来上厕所,会看到她一个站在没有开灯的阳台上,手里那个小小的红点,在黑暗中一明一灭。烟是红梅牌的,味道很呛,不像那种雪茄的霸道香味,而是一种苦涩的、带着心事
的味道。
我以为,子就会在这样平淡的忙碌和隐秘的忧愁中,缓缓地流淌下去,直到一通来自乡下老家的电话,像一块石
,砸碎了我们家窗户的玻璃。
外公,那个总是笑着给我塞炒米糖的老,在田埂上突发脑溢血,摔倒了。 那一天,妈妈的世界,静音了。
电话是邻居王阿姨气喘吁吁地上来喊的,她听完后,没有哭,也没有慌,只是拿着正在给我削苹果的小刀,停在了半空中。那把刀很锋利,被她磨得锃亮,刀片上还沾着苹果清甜的汁。过了足足有半分钟,她才把那圈已经削了一半的果皮,完整地削完,甚至还挽了个漂亮的花。然后,她把苹果和刀放在桌上,对我说:“何晨,看好家,妈妈去一趟医院。”
她的声音,平稳得像在说“我去买一捆青菜”。
从那天起,妈妈的世界里,只剩下医院。她每天天不亮就去,夜才拖着一身消毒水的味道回来。家属院里那种无孔不
的同
目光,被她用一种更胜以往的冷漠和礼貌,不动声色地挡了回去。
妈妈带回了外公的消息,和一张写着诊断和预估费用的单子。我看不懂上面那些复杂的医学名词,只看到了最后那个数字:两万。妈妈把家里那个红色的、印着“储蓄光荣”字样的存折拿了出来,那是她所有的积蓄,是一分一毛地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她把存折递给我,让我看。我看到上面最后的结余,是一千三百二十六块五毛。
“晨晨,你在看,”她用手指着那个数字,语气平静得像在教我算术,“这个数,比那个数,少了一个零还不止。”
第二天,她取光了存折里所有的钱,连同家里一个铁皮饼盒里所有的零钱,凑了一千四百块,
到了医院的收费处。换回来一张薄薄的收据,和一句冷冰冰的“尽快补齐后续费用”。
自那以后,我们家的饭桌上,再也见不到荤腥了。每天都是青菜豆腐,连炒菜的油都放得极少。妈妈开始在夜里,反复地拖地。一遍,又一遍。木柄的拖把,在水泥地上摩擦,发出“沙沙”的、催眠般的声音。她把地拖得能映出吊扇旋转的倒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心底那些看不见的、混
的脚印,一并抹去。
钱的缺太大,妈妈开始回乡下。lтxSb a.Me她没有让我跟着去,每次都是一个
,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消失在去往乡下的土路上。
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大舅公家。大舅公是外公的亲哥哥,家里开了个小卖部,算是亲戚里条件最好的。妈妈从他家回来那天,带回来一个
沉甸甸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两百块钱,都是些毛票和一块两块的零钱,皱皱的,带着一
烟
和酱油混合的味道。妈妈把那些钱一张一张地铺在桌上,用一本厚厚的字典压着。最新地址Www.ltx?sba.m^e
她什么也没说,但我后来听来串门的王阿姨跟别聊天时,学到了大舅公的原话:“蕾蕾啊,不是舅公不帮你,你看我这一大家子也要吃饭,你弟弟前阵子又惹了事,我刚给他填了窟窿……这点钱,你先拿去应应急。”
舅舅程伟,是在那之后不久,不请自来的。他提着一网兜橘子,一脸谄媚的笑。他是我妈妈唯一的弟弟,在乡下上班,平时游手好闲。他一进门,就先去医院看了外公,回来后,对着妈妈一顿声泪俱下的表态,说他也要尽孝心,要把他这些年存的私房钱都拿出来。
结果,他从袋里掏了半天,掏出来一个手帕,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里面是三十六块七毛钱。
他把钱塞给妈妈,说:“姐,我就这么多了,你别嫌少。”
妈妈面无表地收下了。舅舅也就顺理成章地在我们家住了下来,美其名曰“方便照顾”,实际上是躲在城里,逃避他在乡下欠下的一
债和风流债。他的到来,彻底打
了我们家原有的秩序。他白天不敢出门,就在屋子里抽烟,把满是烟灰的搪瓷缸子随手放在地上。他吃饭狼吞咽,汤汤水水洒得满桌都是。他晚上睡觉打着响雷一样的呼噜,还说梦话。我们家那
净的、清爽的味道,被他身上那种颓败的、混杂着烟臭和汗臭的气味,彻底覆盖了。
妈妈没有赶他走。她只是在舅舅弄脏了地板后,更沉默地、更用力地去拖地。她甚至会帮舅舅洗那件散发著酸臭味的汗衫。她把衣服泡在盆里,倒进很多洗衣,用刷子一遍遍地刷,那架势,不像在洗衣,更像在涤
某种她无法忍受的污秽。
妈妈放下了所有的清高。她写了困难补助申请,工整的字迹,详尽的陈述,到了局办公室。一个星期后,批下来三百块钱的慰问金。工会主席把钱
给她时,拍着她的肩膀,说了很多官样文章的鼓励话。妈妈低着
,一遍遍地说着“谢谢组织关怀”。
她还开始向同事们开。在一个个晚饭后的时间,她会
吸一
气,敲开那些曾经只是点
之
的同事的家门。我见过她在财政
的李叔叔家门
,站了很久,才把那句“能不能周转一下”说出
。也见过她从会计科的张阿姨家出来时,眼圈是红的,但手里捏着几张崭新的“大团结”。
不是所有都愿意帮忙。有的
会很热
地把她请进屋
,听完后,就开始叹气,说自己家里也困难,孩子上学要钱,老
看病要花钱,最后只能拿出二十块钱表示一下心意。还有的
,从猫眼里看到是她,就
脆不开门。
那个夏天,我学会了从妈妈回家的脚步声里,判断她当天的收获。如果脚步声轻快一些,说明借到了钱;如果沉重得像拖着铁链,那就说明又一次空手而归。
但无论结果如何,她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拿起那个小小的记账本,用那支英雄牌钢笔,一丝不苟地记下每一笔债。谁的名字,多少钱,她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个本子,很快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当所有的路都走到,筹到的钱,离医院催费单上的那个天文数字,依然遥远时。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星期天下午,她做出了一个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决定。 她让我换上一件最
净的衣服,然后,她自己也换上了那件只在过年时才穿的米色连衣裙。
“我们出去一趟。”她说。
我问:“去哪儿?”
她沉默了一下,说:“去找你爸爸。”
何斌。这个名字,像一颗沉在水底多年的石子,被她重新捞了上来。我们坐了很久的公车,来到城市另一端一个混
、嘈杂的城中村。空气里弥漫着廉价餐馆的油烟味和下水道的臭味。
我们在一个挂着宏发货运招牌的、低矮的平房前停下。妈妈在一个卖甘蔗的小贩那里,打听到了何斌的住处。那是一栋私搭建的小楼,楼道里堆满了杂物。
开门的是一个我不认识的,穿着睡衣,正在嗑瓜子。她看到我们,愣了一下,随即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妈妈身上那条
净的米色连衣裙,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和轻蔑。
何斌从里屋走了出来,他比我记忆中胖了一些,也老了一些,发油腻腻的。看到我们,他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随即被一种尴尬和不耐烦所取代。
“你们……怎么来了?”
妈妈没有看那个,只是平静地看着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