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逊的新唱片
在世界范围的发行成功起了不小的作用。(杰克逊的第2部力作《坏》将由斯考塞斯
导演。)
兰迪斯感到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圆球上,他痛苦地再三声明他是属于他自己的。
收到与他合作拍摄《迷离境界》的请求时,他要求对他负责的那一部分要拥有完全
控制权,包括各片段之间的衔接部分。尽管在技术上他是在执行导演弗朗克·马歇
尔手下工作,但他坚持要得到联合制片人的荣誉。经常与他合作的小乔治·福赛制
作了他那部分,并由他所欣赏的斯蒂文·拉那拍摄。兰迪斯办公室和斯皮尔伯格办
公室之间未能保持密切联系,事实证明这是个致命的错误。
斯皮尔伯格选择乔·丹特来拍摄影片的一个片断,很明显是因为丹特更易于驾
驭。他是新泽西州一个高尔夫球员的儿子,和斯皮尔伯格一样生长在一个文化闭塞
的环境中,而且整日沉迷于恐怖和科幻电影中。70年代,他和阿兰·阿库喜曾在考
曼制片公司的促销部工作过。这里曾给过他俩导演《好莱坞林荫道》的机会。1978
年这家公司又赞助丹特拍了《食人鱼》。1980年,《怒吼》的成功使他有了名气而
且有了钱。但是他和其他年轻导演一样,在致命的掌声中,当发现兜里就剩下最后
的100美元时,他被迫去向朋友们借钱。他是如此的沮丧,以至当接到斯皮尔伯格寄
来的一个包裹时,竞认定是谁写错了地址。包裹里装的是1年后他所执导的影片《小
精灵》的剧本。
第3位导演来自澳大利亚。这位来自墨尔本名叫乔治·米勒的导演,曾和他的制
片人贝龙·肯尼迪为给1980年的《疯狂的麦克斯》筹集资金,为一家急救中心开了
几个周末的救护车。《疯狂的麦克斯》是一部低造价的故事片,它虚构了澳大利亚
未来混乱的社会现象:道路被一群飞车暴徒所控制,惟一能与他们抗衡的是一些像
麦克斯·罗干斯基那样的警察。身着黑皮衣的罗干斯基是一个冷静的复仇者的形像,
他由年轻的梅尔·吉布林扮演。1981年,华纳公司资助米勒拍摄了《疯狂的麦克斯》
的续集《马路战士》,它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斯皮尔伯格很喜欢《疯狂的麦克斯》。1981年他见到了米勒和肯尼迪后,也喜
欢上了这两位作者。米勒留着胡子,说话轻声细语,像乔治·卢卡斯那样不爱与人
交往。他把拍电影的执行决定权留给了卤莽的技术论者肯尼迪。肯尼迪在70年代曾
去好莱坞参观,回来后,成了新式美国影片的拥护者,影片风格转而开始迎合那些
爱说谎的、富有的青少年观众。米勒和人类学家约瑟夫·坎贝尔都喜爱卢卡斯的充
满幻想的作品。坎贝尔是研究古典叙事诗的作家,著有《干面英雄》。《疯狂的麦
克斯》及其续集的拍摄都是以坎贝尔的理论为基础的:所有的英雄都根植于各自的
民族。有位评论家写道:“嗨,乔治·米勒来了,让他露一手吧!”也许是受此启
发,斯皮尔伯格决定请米勒来制作一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集是影片中最杰出的
部分。
事实证明,写作《迷离境界》比导演它要难得多。谢尔林曾创作了150集电视剧
中的89集,剩余部分都是由查尔斯·彪蒙特、理查德·马瑟森或乔治·克雷顿·约
翰逊等人的作品改编而来。彪蒙特已经去世,约翰逊是个目光锐利、满头白发、在
拍摄科幻片方面以怪著称的人。斯皮尔伯格去求助于马瑟森,请他写3个更具新意的
片段,拓宽范围,并增加青少年观众感兴趣的恐怖成分。作为给拍《追杀》时就在
一起的老合作伙伴的一个甜头,斯皮尔伯格给了他一定的股份。
马瑟森的《两万英尺高空的恶梦》是这部系列片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看过这
个片子的人中,投人能忘记这样一个情节:一个疯狂的小妖怪乘飞机回家时,把飞
机的引擎从机身中掏出来,看到这一场面,刚刚从精神病状态中恢复过来的威廉·
抄特纳被彻底吓疯了。丹特得到了杰罗姆·比克西贝写的《这是美好的生活》,故
事讲的是一个智力超常的男孩把一群旅行者劫持到他那个幼稚的天堂,在那里如果
有人对老吃汉堡包和水果糖或老看电视中播放的卡通片提出异议或逃跑,就会被迫
进入更深一层的地狱,或者是被强制永久地盯着正播放乱糟糟的节目的电视机,不
能走开,谁要喊叫还会被他弄得失去嘴巴。
斯皮尔伯格为自己选择了谢尔林写的《怪物将在枫树街上出现》。故事讲的是,
本来一直相处很好的邻居们,被一连串无法解释的事件搞得关系恶化起来。影片中
有个十几岁的科幻片影迷,他散布谣言说外星人就要到这个地方来了,因此引起一
片混乱。在附近山上,两个正注视着山下的一切的外星人,看到人类如此容易操纵
而相互祝贺,尔后他们招来了一支入侵队伍。斯皮尔伯格选择这个故事,也许是要
攻击在他青少年时代曾讥讽他的那些成年人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结果就让他太
失望了:本打算作为电影终结者的《怪物将在枫树街上出现》一直未能拍摄出来。
1982年6月初,兰迪斯将他的尚未命名的片子分别送到了阿姆伯林和华纳公司。
它取材于一个老剧,名为《真正的恐怖》。6月12日星期六,特里·塞梅尔在家中召
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由于前一天是《E.T.外星人》的首映式,斯皮尔伯格没能到场,
不过塞梅尔和剧本负责人露西·费舍都明确表示了对这一片予的异议。兰迪斯在这
一影片中倾注了他全部的厌世情绪。故事的主角叫比尔·考那,他厌恶犹太人、黑
人和亚洲人,他和一些黑人吵了架之后,被当做犹太人送往纳粹德国,然后又被送
到美国南方,成为“三K党”的受害者,后来又被当做亚洲人送到了越南战场。在故
事的结尾,他被拖上纳粹装牲口的汽车运往毒气室,他的哭叫无人理睬。
兰迪斯非常尊重谢尔林的方式与风格,因此在他拍的片子中,有谢尔林所喜爱
的种族主题,在许多片段中还都突出表现了恶有恶报的主题。有一个片段与《仁慈
的品质》有些相似,一个美国士兵在即将消灭日军一个排前,和他的上级军官无意
中谈起了人性。这使他大发善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兰迪斯的冷峻和严酷与他塑
造的那些爱意融融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塞梅尔和其他人劝说兰迪斯,给考那这
个人物在越南的那一段戏中增添些人性,让他在直升机的攻击下救出两个孩子。作
为回报,他们答应给他足够轰掉一个越南村庄的弹药。制作这种暴力场面是兰迪斯
的拿手好戏。
整个6月份,不断有一些关于斯皮尔伯格与倒霉的迪斯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