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 第二章 大魏文侯(425B.C.—380B.C.)

第二章 大魏文侯(425B.C.—380B.C.)(4 / 9)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极品人生(山村情事) 色间道 现代艳帝传奇 艳修之天地不容 色狼传说 神封英雄坛 源界之牵情 猎 艳 江 湖 梦 邪鼎 欲望江湖

在先了,便不能随便更改。人治不能逾法而治,自己当领导,随意更改既有规定,是乱法。法家重视法令的严肃性。

魏文侯另一个佳宾,叫田子方,此人是子贡的徒弟,也相当机灵,跟他老师一样会来事儿,伶牙俐齿。有一次魏文侯饮酒,欣赏着音乐,魏文侯说:“钟声不谐调啊,左边的音高。”

田子方故意掩嘴而笑。魏文侯诧异而问:“笑啥?”

“臣听说,君主只要管理好乐官就行了,不贤明的君主才直接管理音乐。我怕您是审于声,而聋于官哦。”(当时的士人真敢当面指摘啊!)

这话颇有道理。君王就是要管理好职业官僚们,这是新时期对君主们提出的新的工作方法和要求。

魏文候还有一次上街,看见路上一个家伙反穿着皮袄,背着柴禾,这家伙解释说:“我把有毛的一侧穿在里边,这样毛毛就不会被柴禾划掉了。”

“可是,”魏文候说,“你把皮子露在外边,一旦被柴禾挂破了,毛毛不也要掉吗?皮子没有了,毛到哪里依附啊?”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经济学理念。后来发生的另一件事可以作它的注解。有一次,地方上超额完成税收指标,群臣纷纷称贺,魏文候唯独忧虑:“老百姓就是皮子,收了太多的税,皮子损伤了,以后税源就枯竭了。我们不能允许这种做法。”

魏文侯对地方上的名流也必恭必敬。每次经过大仙“段干木”所居住的胡同,一定要凭轼而立(表示礼敬,类似站在车子上,扶着前杠喊同志们好。叫做扶轼)。由此得誉于诸侯,人才都来投奔他。

被魏文侯擢用的人才,有治邺的西门豹(大官人),以及攻打中山国的乐羊子,还有就是任用李悝为相,首开战国时代变法的先河。

李悝以前是学儒的,学通了以后,就想创一门独门功夫。他汇集了各国法律条文,编成一部《法经》:其中《盗法》和《贼法》针对盗窃、杀人及犯上作乱者;《囚法》和《捕法》是有关断狱和捕亡的法律,包括惩罚盗、贼的具体规定;《杂法》用于惩罚轻狂放荡、翻越城墙、赌博、欺诈、贪污受贿、荒淫奢侈、谮越等级制度等违法行为;《具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加重或减轻刑罚的规定。

李悝这本《法经》是个好东西,商鞅从魏入秦,就是带着《法经》去的,给秦国人带去了福音。后代的《秦律》和《汉律》,也都是以《法经》为蓝本。

就这样,李悝成为了我国法家人物的始祖,他还著有《李子》32篇,可惜已经失传。(不过,留着的话也没多少人爱看)。

尽人皆知,战国初期的牛类已经普遍学会了耕地。牛类学会了耕地,铁器引入了生产,人们赶着牛,扶着犁(铁的),拼命去开垦新的田野。森林被剃光,肥沃的土地打出黄澄澄的粮食。但是这些土地都没有上交国君,而是被卿大夫们把持着,成为有强势的大家族。这些有强势的大家族——譬如赵、魏、韩,采取招募官僚的方法治理自己的地盘,遏制本宗族成员对所属土地的直接世袭,以免这帮人平地坐大,又成为赵、魏、韩这样的新豪族。

正是因为赵、魏、韩威逼了晋国君,他们从晋国君大权旁落上总结了教训——听凭大家族坐大,没有从土地上根除大家族坐大的和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分封制的弊端。所以他们自己的地盘势力上,开始有意识地遏制分封。

李悝的变法适应了这种需要,他把封邑改为郡县,把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用招募来的官僚做郡县的长官,而不是把一个封邑永久地交给哪个家族。这种招募来的官僚我们叫他职业官僚,一份任免通知就可以摆布这些职业官僚。同时李悝用法律控制这些官僚(也就是《法经》),而不是再借助从前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关系。这就是他叫做法家的原因,是指他们以法来治理官僚——其实并不是普法宣传,针对平民搞刑罚的意思。

李悝革除那些“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的世袭大家族分子们的命。这些被他骂为“淫民”的分封制下的大家族之人们全部被停发工资(禄),省出的钱用以招来四方之士。职业官僚制度取代了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这一是魏文侯最喜欢的,因为可以帮助他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减少下面人势力坐大,而且集中自己地盘上的人力物力归自己直辖,不再通过分封转折稀释出去。

职业官僚体系的出现,可以强化王权,加强凝聚国力,还使得布衣可以通过才干和军功进入官僚队伍,从而打破了过去大家族宗族成员垄断政坛的局面。布衣从政的大门打开了。

李悝堪称影响未来中国2000年社会政治结构的第一人,由于魏文侯笼络住了这么个大贤,魏氏很快通过改革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首强。(秦国这时候还不强,它依旧是远在西垂的抱残守缺的土包子国家,连货币都没有呢,保持人殉的陋习)。

李悝的法变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29岁的年轻人,留着一撇轻胡子,从远东来到了魏氏的安邑。他骨骼肃穆,神色超远,目光扫视着这个新兴的城市。宫殿区还是那么壁垒森严,但手工业作坊区和市场交易区却熙熙攘攘。“鬻金者”、“沽酒者”、“卖履者”、“卖骏马者”、“贩茅者”,“卖卜屠狗者”,都在这里谋生活。市场的喧嚣与城堡的肃杀相映成趣。

这个生逢其时的年轻人拿着自己的名策和毕业证书,径直投向魏文侯的府邸。他不是别人,他就是那个被尉缭子设问为——“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 曰:吴起也。”

吴起,卫国人。

卫国这种三流小国,夹缝中生存,受狄人打击,被迫舍弃朝歌、邯郸这些大邑东迁,向齐国看齐,最终定都濮阳(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可是人杰地灵之处,商鞅、张仪、吕不韦都是这儿的人,后来还有僧一行,南霁云(南八),以及传说中的造字家仓颉等等。当然还有接受了三陪女的性按摩而不见效果,“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先生(前一时间被凭为“中国古代十大杰出青年”)。

但吴起没有这么杰出,年轻的吴起是个游仕求索,出头无路的家伙。他的老家也不在濮阳,而要从濮阳西南行200里,进入山东定陶(据说是宇宙的中心,天下的中,既然是中,那就是倒爷的聚集地,范蠡就在这里)。

吴起的爹爹也是个倒爷,家里存款达到“千金”,有钱。当商人当牛了,就要想着运动王侯,作磨着当官了。吴起就是在这样的家教中长大的,他的政治面貌属于布衣。他按照父母意愿,把爹的存款拿出来,到处托关系,想当官,以光大门庭。可是家财散尽,依旧找不到“人上人”的工作。想换掉身上这件布衣,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布衣,不是棉花做的衣服,那时候棉花还没有引进中国,布衣多是麻布的,而且不经染色。老百姓只能传布衣。有身份的人,比如世家大族的,当官的,则穿丝衣。脱下布衣,穿上彩色的丝绸衣服像一只花蝴蝶,到处乱飞,这是当时每一个布衣的梦想。)

虽然衣服没有换成带绣花的,吴起却娶到一个老婆。这个可怜的妹妹在家给吴起织带子,织完了一量,比政府规定的窄。于是吴起要求她拆了重织,妻子头答应。

织完吴起再一量,还是不达标。吴起大怒。妻子赶紧解释:“经线事先已经固定好了,你叫改的时候已经没法改了。”

吴起说:“没法改,你答应干吗?”吴起不能原谅妻子言行不一的不诚实行为,拿出结婚证,还给妻子,说,“咱们离婚吧。”

(大约当时的布和钱币一样,可以作为交易凭证来流通,如果织布织得尺寸不够政府规定的幅宽,会扰乱货币市场,所以布要达到一定标准宽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皮囊之罪 我的继母奶牛 我教日月竞风流 穿越之我在修仙世界畅玩鲜肉 在农村,我与我的美母 职场母狗养成计划 爱的进行时 我的第一个女孩 只剩下我一个男人的世界末日以及和(2B)的大冒险 汉服少女悦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