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地盘。赵家人说:“让他们去打好了,中山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打下来它也拿不走这个地方——中间还隔着我们呢。他们愿意去消耗消耗,也好啊。”
于是,乐羊子在公元前408年,带着一只数目不详的军队,以及领导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从自以为聪明的赵家地盘上借道而过,来打邯郸后背——河北省中部,保定、定州、石家庄一带的“中山国”了。
中山国不是孙中山先生的国,它是白狄的一种,叫鲜虞,在春秋后期组建,面积不算小,好些个城邑接连在一起,位于河北中部,南临邯郸的赵人(所以一直是赵人殴打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则是殴打赵人)。赵简子当初到这里作战,遇上了那只成了精地会说话的中山狼。
中山国文明并不落后,那里出土了华丽考究的战车,说明他们“汉化”得很厉害。后来他们还拥有铁制武器——铁杖,铁衣。面对这样一只血统生猛而又掌握了高科技的生番武装,远道而来的,不占天时地利地,布衣出身却去统率一帮心猿意马的士兵的乐羊,没有像一些江湖骗子拿了钱财就临阵脱逃那样,实在已经是了不起了。
乐羊子充分发挥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拔下中山国一座座坚城深池,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却钝精挫锐于中山都城之下,无论怎样实施强攻,却伤亡代价极大。只好改做围城敝敌,想消耗死中山人。
围城战在战国越来越时髦了,这是因为列国长途运输给养的能力在提升。并且乐羊这次打破了智伯“水淹晋阳”围城一年的记录——乐羊围了三年之久。当魏家士兵坐在帐篷里面吃着后方送来的军用罐头,城里的中山人则开始吃人。
中山人心里很来气,因为他们想起了乐羊的儿子,现在正在中山发展。干脆,把他儿子揪出来吃了。
乐羊的儿子,被绑在城头展示,大家比比划划地指他身上的肉。大厨师开始给他洗澡。
“乐羊——,看见了吗?认识吧!长得挺像你的哎,快撤兵吧——,儿子重要还是打仗重要阿——”
乐羊感到眩晕,松软,象一块被军士们扔掉的擦车布。寒风漫不经心地掠过已经没有多少生气的山城。乐羊知道,作为一介布衣被推荐到魏文侯驾下,花费了魏家三年的物力,战场上丢下的都是魏家将士的骸骨,异乡人的鲜血浇灌着中山城的野花。如果打不下中山城来,徇私而返,不但前途没了,连他的推荐人“翟璜”,也要负“随坐”责任(推荐别人当官要负连带责任,这是当时的习规,惟其如此,君主们才对于臣子的推荐,几乎不问什么都满口答应。当初赵盾向晋灵公推荐韩厥当司马,得知韩厥执法不阿,才松了口气,说,大伙可以祝贺我了,我不至于掉脑袋了)。
乐羊儿子的肉,终于像没有人招领的失物那样,被中山人自行处理了,放进大鼎沸煮(也许是活着时候就放进去),去了骨头,再投入盐巴和辣酱,以及酸梅、生姜、醋汁、鸡蛋清、干菜、桂粉、醴酒(念里酒,加糖揉匀,文火闷炖,最后收汁儿捞出。一罐子嫩爽滑颤,赏心悦目的人肉羹就出来了。它肥润适口,咸鲜满鼻,极度富于美感。当然,如果是做成“大羹”的话,就不需加任何调料,叫做“大羹不和”,这也是治理国家和写作文章的最高境界。
大羹不和,全靠自然本色,温和文雅,看似没有味却饱含万种味道,体现着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绝功夫。
中山人盛了一盃“乐羊的儿子羹”,用厚皮子裹着,下城送到乐羊的营垒里,献给乐羊趁热吃。
乐羊举起这盃肉,(“盃”这个字,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日语里还有,就是“世界杯”的“杯”,样子却像一个没有燃的火炬,是一只碗,下面加上个细柱状的长腿,可以握在手里,有像火炬冰激凌)。外面正下着连绵阴悒的雪,乐羊子多么怀念当初在乡下的日子啊,跟老婆孩子一起,总在岁末的时节,孩子骑着竹马,一家人吃上节庆的猪肉,喝上年底的薄酒。唉,往事已矣,世事变迁,老婆不知在哪里,孩子却是现在罐子里。
乐羊坐在幕前,伸着脖子,攥着盃子腿举起来,把乖孩子的肉汤,啜饮一空。乐羊吃完“火炬冰激凌”,吃剩的空盃子还给使者,拿回中山城交差。
这个胆气十足的举动,征服了魏营之中所有疲敝已极的军士,人们信任了主帅的同时(在那个贵族时代,布衣出身的人不容易赢得崇敬),又燃起了对敌人的仇视。大家鼓足余勇,哀兵求胜,犯冒锋镝而不顾,一举夺下中山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山国被魏人所灭,时间是公元前406年。乐羊功大,被魏文侯赏爵赐金,实现了一介布衣的革命英雄主义价值。
于是,魏人通过南边的邺城,和北边的中山,对赵人的邯郸,完成了南北包围,并且最终在53年后,英猛地拔下邯郸,震惊诸侯。乐羊垂誉简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乐羊因灭中山国功大,被魏文侯赏爵赐金,还赐给他一块封地,封在中山地区的灵寿。子孙后代居住在那里,他的后代中还出来一个乐毅。
但是乐羊不久就骄傲了,对自己的飞黄腾达沾沾自喜,见人就吹。大家对乐羊又嫉妒又讨厌,有人干脆把他比作坏蛋易牙。易牙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是臭名昭著的名案,最后终于造反。乐羊敢吃自己的儿子,也敢吃魏文侯您的儿子啊。(“一片吃得,自然整个也吃得。”——鲁迅语,《狂人日记》。这是中国人的逻辑啊)。
乐羊还不知道这些闲话呢,每天扬扬自得。于是,魏文侯搬出两筐简册,请乐羊过目。一看,都是乐羊在外三年攻中山不下,魏家家臣纷纷上书骂乐羊该死、乐羊拥兵自重、乐羊投敌、乐羊吃儿子的信,请求魏文侯招回乐羊处分。
乐羊看完简册,汗流浃背,赶紧小跑几步,长拜于庭中,说:“下臣攻克中山,全是主君您的大功大德啊。别说这两筐奏章,就是一寸的简板,您如果听信了,也足以要我的命啊。” 正是魏文侯对于这些众口烁金之辞不予理睬,鼎立支持乐羊,才使乐羊子全功而返。从此乐羊不敢自矜,事奉魏家不敢怠慢。
如果说赵无恤是进入战国时代的第一位鳄鱼,那第二位就应该是魏文侯。
魏氏的祖先是晋献公的保镖,叫做毕万,因功被封在魏地(陕州芮城县北),得姓魏。他的儿子魏仇,跟随重耳流浪江湖,是五人最贤者之一,却因为烧了僖负羁全家,被废掉。魏仇的孙子魏绛,再次在晋悼公时代复出,担任司马,“和戎”有功,被晋悼公赏他来一套音像,实现了一个家庭梦想。魏绛的儿子魏舒,搞过魏舒方阵,再往下六代就是魏文侯。
魏文侯喜欢儒者,尊礼贤士。孔子有个弟子叫子夏,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就是他。子夏跑到山西当教授,收了魏文侯当徒弟。魏文侯读书期间,还给儒家的《孝经》作了注。属于好学不倦。子夏治学,强调知识的占有和形式主义。在他门下当徒弟,只要练习洒扫应对进退礼节,就可以混到毕业了。
但是魏文侯实际却是行的法家主义。有一次,魏文侯和大家喝酒,喝着喝着就迷魂了,站不起来了,天不凑巧,又下起了雨,远古世界里一片春雨潇潇。
魏文侯突然想起农林局长(虞人)来了:“坏了,我跟虞人约定下午打猎去呢,他正拿着钥匙,园门口等我呢!”
大家劝阻说:“下雨了,您又喝晕乎了,请改日吧。”但魏文侯不听,冒着雨去找虞人,一直打猎到天黑,把自己累得要死。雨天小动物都不出来,就这两个傻瓜在野地里猛跑。
这个故事说明魏文侯重视“法”,一旦什么东西定下标准来,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