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清十二帝疑案 >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艰难的借种经历 特战兵王 新常山赵子龙 国内首部缉私悬疑:曙光 与爱同行(原名娇娇师娘) 猎艳倚天 魔尊风流之后宫 怒剑狂火 饮马黄河 傻气同班女友(亲密关系1)

古地区,本来就是一个草地,就是丛林,满族人利用自然的环境在那儿狩猎,没有毁掉庄稼,种草、种树来狩猎。那承德避暑山庄呢?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在长城以外,利用了自然条件,没有毁掉大批农田,变成牧场。所以,满族在东北地区同其他的民族实行经济合,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向汉族的农耕经济学习,同汉族的经济合,我这里特别讲一个事情。

就是雍正和乾隆的时候,修了一部书叫《耕织图》,把耕作的全过程,和从养蚕到织布的全过程,绘成图,叫《耕织图》,把这《耕织图》,乾隆皇帝亲自配成诗,印刷,还刻在石头上。今颐和园“耕织图园”就展示了《耕织图》的碑。和当时的情况,这个事情说明清朝的皇帝,进入中原之后,能够同汉族的经济合,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因为清朝实行了民族合、经济合,所以,他就日渐地强大,光有民族合,经济合,如果没有文化合,还是不行。政权不能巩固,更不能强大,所以下面我要讲第三个问题。

三,文化合。光有民族合,经济合,没有文化合,也是不能,就是即使政权建立,也不可能巩固,更不可能强盛。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对待汉族语言文字和宗教怎么办?一种办法,就是强迫汉人接受满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历史上有先例呀,中世纪罗马教皇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就是强迫推行天主教,还有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强迫推行一种宗教,这种例子还是有的。日本到了中国在东北,强迫小学里头日语是国语,我认识几个年纪大的人,他日语都很好,我说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小学日语是国语,汉语是外语,就是强迫推行他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要从语言文字宗教上要征服这个民族。清入关之后,对待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怎么办?是强迫推行满族的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还是向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清朝采取了基本国策,就是向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同其他的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合,我举几个例子。

先说,对蒙古文化。蒙古的语言和满语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努尔哈赤兴起之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怎么办?他就借用了蒙古文的那个字母来拼写满语的语音,创制了满文,这是合呀,蒙古文化和满洲文化合,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宗教,满族本身的宗教是萨满教,同蒙古接触之后,就是接受了蒙古当时信仰的喇嘛教,遵奉喇嘛教,没有排斥,没有做异教徒,斩尽杀绝。皇太极在盛京沈阳修了实胜寺,就是喇嘛庙,亲自去参加祭祀,笼络蒙古贵族的上层,结成满蒙联盟,这是文化合。

对藏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清朝的皇帝对藏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尊重。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知道,承德避暑山庄,有很大一座庙,就是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就是西藏布达拉宫那个“布达拉”的意思,就是在承德修了一个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乾隆60岁生日的时候,许多民族的首领,一起到承德,在普陀宗乘庙,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不仅仅是一个祝寿,是一个民族合作的一个象征。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有40座宗教建筑群,是承德外八庙当中最大的一座庙。

下面我再说一下对汉文化。我想讲几:第一,学习汉族制度。譬如说科举制度。满洲在关外根本没有科举制度,到了中原之后,顺治的时候,实行科举制度,不但汉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满、蒙、汉一个大的文化交融,文化的结合,满洲人:麻勒吉,考中了满洲状元,这是满洲的第一个状元,蒙古八旗,崇绮考中了状元。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清朝实行满、蒙、汉文化的合。

第二,在官制上。清朝迁都北京之后,这官员怎么办,满、汉怎么解决?清朝创造一个办法,就叫做“二元制”,或者叫做“双重制”,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满、汉各一员,吏部尚书满人一个,汉人一个,兵部尚书满人一个,汉人一个,就是六个部的尚书,满、汉各一人,六部侍郎,就是相当于副部长,他分左侍郎,右侍郎,左、右,满、汉各一人,这是合呀。

第三,翻译汉文典籍。四书五经翻成满文,把兵书翻成满文,把《水浒》《聊斋》《三国演义》《西厢记》翻译成满文,进行文化的合,交流。满人学习汉族的文化,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纳兰性德,他是叶赫人,就叫叶赫纳兰性德,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22岁考中进士,家里头说满语,学习汉文化,他编了个书叫《通志堂经解》,出了书叫《纳兰集》。纳兰性德以词为见长,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也被誉为宋以来第一词人。我举一首词,叫《长相思》,我们看看纳兰性德,词的造诣上的高低,这个词这样说,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上片18个字,下片18个字,总共36个字,说什么呢?指康熙东巡,到盛京沈阳,祭祖,祭永陵,福陵,昭陵祭祖。纳兰性德作为一等侍卫,随从。“山一程,水一程”,爬山涉水,“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就是山海关,浩浩荡荡的山海关,“夜深千帐灯”,夜里头营帐灯火,千帐灯,天上有繁星,地上有千帐。“风一更,雪一更”,迎风冒雪,“聒碎乡心梦不成”很嘈杂很急,回乡的梦都做不成,“故园无此声”,原来没有这种情景和声音。36个字把整个过程像画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王国维评论说,这是“千古壮观”。大家注意,纳兰性德是一个满族的青年,说满语,接受汉文化,同汉文化合,写出这样的词,仅仅36个字。这就说明清朝是满、汉文化合。

第四,学习汉族文化。清朝满族学习汉族的文化,学习中华优秀的文化,积极认真,编了很多的书,《全唐诗》,《全唐文》,《康熙字典》,《皇舆全览图》,以及《四库全书》等等。《四库全书》很有争议,有人说“四库出,古书亡”,我说乾隆修《四库全书》有它负面的影响,毁了一些书,禁了一些书,删改了一些书等等,但是还有它正面的影响,汇集了当时天下许多的善本、孤本、稿本、珍本,编到一起,3500种,79000多卷,230万页是双页,单页是460万页,抄了七部。很多的书经过战乱、灾荒,失传了,因为有了《四库全书》,今天还能看。现在全的还有三部,就是“文渊阁本”,在台北,“文津阁本”在北京,“文溯阁本”在甘肃,还有一个“文澜阁本”,残本在杭州。“文渊阁本”已经影印了,“文津阁本”,正在影印,并且做成了光盘。可以说是化一为百为千,为十百,为百万,功莫大焉。

大家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文明中断了,埃及文明中断了,巴比伦文明中断了,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没有中断,但是有一条,满族定都北京,它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和汉族都不同,没有强迫推行满洲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而积极地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使得中华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源于什么呢?就是文化合。

所以我说清朝兴起与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合、经济合、文化合。“合”的反义词是“分”,“合则强,分则弱,合则盛,分则衰,合则众,分则寡,合则荣,分则辱,合则存,分则亡”。清朝的“合”是基本国策,是清朝兴起与强盛的圭臬。清朝民族合经济合,文化合,最后出现一个局面就是政治合。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许多的政权在那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曾是星辰璀璨 仙侠群芳谱 去不成异世界的我意外捡到催眠手机 催眠部与脱衣罚球比赛 亵弄模特 猎美系统 强奸带我长大成熟美艳的姑姑,最后让她怀上我的孩子 我也不想出轨的 隐奸NTL注意! 神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