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功。此次党日活动,特勤二中队指导员韩云为大家讲述2006年安宁“3·29”特大森林火灾灭火作战的先进事迹和火场小故事。
阳光暖照,微风和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誓词熠熠生辉。“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密,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年轻的指战员紧握右拳,眼坚毅,话语铿锵,一字一句凝聚着他们对森林消防事业坚定忠诚与荣光。
背后是万家灯火,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追忆灭火勇士,化悲痛为力量,教导员欧阳俊宇讲到:“我们是中国森林消防,祖国的青山绿水,闪耀的光辉荣誉是一茬茬灭火勇士用珍贵的生命所浇筑的,晨光微熹,春暖花开,防火任务依然严峻,你我共穿战袍共赴火场,不负先烈、不辱时代、不愧自我,在应急事业中继续谱写森林防火灭火的不朽战歌”!
光带给人们希望,在每一次夜间执行灭火作战任务中,头灯不仅是森林消防员的“夜视仪”,同时也象征着希望。一等功的光辉不及生命的一角,四川木里灭火作战牺牲的烈士中,他们有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有的是新婚不久的新郎官,有的是……
当晚我们中队接到的任务是负责阻截一处陡坡的火头,当时我们站在山间小路上,身后的山下就是一个学校和几十户人家,抬头只见火焰高2米多的急进地表火,局部树冠火火焰高达七八米,时而有滚石落下,整条火线像一条吐着火舌的火龙呼啸而来,形势万分危急。
队长命令组建一个由风力灭火机手组成的攻坚组,采取“强攻推进”战术压制火势,我第一个站出来,背起灭火机往上爬,由于路太陡,当时坡度达70多度,爬上去又掉下来,后面的战友用手托着我的屁股,我用劲往上爬才爬了上去,刚上去就贴在火线边上,炙热的火焰烤得脸部阵阵发疼,右手操持风筒强攻,其余灭火机手跟进配合,不时相互吹风降温,经过艰难搏斗,最终成功将火头压制住,为后面稳步扑打、彻底歼灭奠定了基础。撤下来时,我们全身已经湿透。
后来的任务中,我始终走在中队最前边,遇到密林、陡坡时,边行进边开路;夜晚要组成一个水泵突击组清守火线时,我主动请缨;清理倒木和烟点时,再高再陡,我也要带着机具往上爬,再难清理,也要确保达到“三无”;战友的给养不够时,我把自己的鸡腿、八宝粥分给了他人;再苦再累,我都打起精、站在排头,因为我是党员,我是战斗一班班长,我就要冲在第一个。
2020年3月30日至4月3日,云南境内,火灾四起,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全体指战员连续奋战五天四夜,转战两个火场,圆满完成了昆明禄劝、西山武家箐两起火灾扑救任务。火灾虽已扑灭,但火场之上队员们战火头、攻险段,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赴汤蹈火、攻坚克难的那些日日夜夜,那些感人画面,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最美画面一:火场“三剑客”,赤胆忠心战火魔。
风机手、水枪手和砍刀手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火场“三剑客”,火场之上,他们劈荆斩棘、亮剑火魔,毫不畏惧。
4月2日下午13时许,刚扑打完禄劝县翠华镇森林火灾的昆明支队指战员们还没来得及休息调整又火速转场到西山区武家箐火场。凌晨2点30分,支队前指决定对武家箐火灾发起总攻,直属大队、特勤大队在支队李孝忠支队长、于鑫副部长带领下扑打东侧火线;昆明大队在杨仙永政委、张桢林主任带领下扑打西侧火线。直属大队作为攻坚队冲在最前面,担负着扑打火头的艰巨任务。
早晨7时许,天开始蒙蒙亮,火线上风机轰鸣的声音放低了下来,前方倒木纵横、到处布满了荆棘,扑火队员已无路可走,不得不停了下来。直属大队周明泉教导员站到高处向远望去,在他的左侧就是火线,顺着火线一直向前是一条布满荆棘藤条和巨大倒木的巨大沟壑,作为一线指挥员,他深知灭火作战中最宝贵的是时间,一旦错过了无风天气的有利扑打时机,一旦气温回升或者风向突变,不仅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而且人员在密林中无法快速转移避险,这将对扑火队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看到这样的情况,李孝忠支队长马上定下决心,命令直属大队和特勤大队召集所有砍刀手,往火线右侧密林处开辟道路,从山底迂回接近火线。
由于整个林子里到处都是藤条缠绕着的倒木,再加上坡陡林密,有些地方的坡度接近70度,人员正常行进都异常困难,操作机具更困难,稍有不慎就有掉落的危险。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没有路就砍出一条路,几名砍刀手顾不上荆棘刺穿自己的皮肉,顾不上摔倒滑下山坡的危险,藤条太多就一条一条的砍,倒木太大就拿油锯一点一点的锯,硬是开出了一条新路。一级消防士温荣斌就是其中一名油锯手,作为“双面手”的他不仅油锯使得精,炒菜也是一把好手,入职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任何时候都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紧的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手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血泡,在火场上连续奋战6个小时的他不需要人替换,没有一句怨言,谁又能想到,其实火场之下他是一名中队的炊事员呢。
二级消防士周建华是一名风机手,他的任务就是打火头、攻险段,哪里火最大,他就出现在哪里。在灭火作战中,他就像是一把利剑一样,直刺火魔胸膛。在西山区武家箐火场,他所在的大队接到任务要对火线进行合围,从凌晨两点半一直到中午14点,他作为风机手始终冲在最前端,连续作战接近12个小时没休息,直到明火全部扑灭,他才知道背部已经磨破了皮、手心也磨出了水泡。卸下风机,瘫靠在一旁,他掏出手机跟老婆、女儿报起了平安,看着镜头里的妻儿,他笑的格外的开心,格外的“美”。
“钟波,来这里灭一下明火”,“钟波,那里又有明火复燃了,快去灭一下”,“钟波……”在对讲机里,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钟波。钟波是何许人也?为何频频被呼,缺他不可。原来三级消防士钟波是直属大队一中队攻坚班的高压细水雾操作手,小小的个子背着装满水重达30公斤的高压细水雾,不管是明火还是复燃火,第一个冲上去的始终是他。每次打火,队员都说跟他轮流换一换,可他却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能再坚持坚持,而这一坚持就是五天四夜,不管再苦再累,他的身上始终带着那股重庆人永不服输的精。
最美画面二:那只打不死的“小强”
四级消防士江晓强因为谐音,平日里队员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强”,他骨子里的那股坚韧和他的外号一样,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晓强是中队清理班的水枪手,在火场上,他的任务除了清理余火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火线最前沿的灭火队员送水,确保一线水枪手不断水,4月2日凌晨,当火线扑打到满是藤条和荆棘的沟箐时,队伍变得寸步难行。而此时前方出现较大的树冠火,面对树冠火风机已不起作用,攻坚组继续大量的水,此时对讲机里不停的急呼,没有水了!没有水了!听到前方水源告急的江晓强背起水箱就冲,嘴里大喊着,前面没水了,让我过一下!让我过一下!就这样,他一趟又一趟来回不停的奔跑着,不停的把老乡送来的水灌满自己的水枪后又送往前去,看他累得满头大汗、精疲力竭,新消防员也受他感染,纷纷扛起水箱往一线送起水来。大火被扑灭了,队伍由扑打明火转为看守火场。临近饭点,江晓强主动报名去为队友们领取午饭。要知道,取饭地点可在两座山头之外,沿路都是倒木,山势也特别的陡峭,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是对身心和体能的巨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