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
赤崎警官用手示意易初尧不要说话,看着易初颜,让她来说。
“那天……那天我回到家……没多久就给哥哥换了药,然后,然后……我陪他看了一会儿电视。”
“电视里都放的什么?看了多久?”
“看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我只看这些。”易初尧接话,他根本不知道妹妹会说什么内容,如果说的是其他乱七八糟的肥皂剧,他一句都答不上来。
“没错,哥哥喜欢看《新闻联播》,又看了《天气预报》。”
“那天都播了什么新闻?”赤崎警官示意让妹妹来说。
“我有点忘记了,我不太喜欢看《新闻联播》,只不过哥哥爱看而已。”
易桥的死亡时间是七点半左右,不在场的时间听上去天衣无缝,完美错开。但越是仔细精确,越是漏洞百出,妹妹陪哥哥看完《天气预报》,却对那天新闻播了什么毫无印象,除非……除非根本就没有发生这件事。还有一种可能,哥哥并不知情,只不过自己刚才某一句话可能透露了什么信息,让哥哥警惕起来,要护着妹妹。
“那天除了你们在家外,还有没有其他人来看,比如串门什么的,或者路过?”
“这……”兄妹俩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怎么接话。
这时,门被推开了。
“师父,我可以做证,那晚七点半,他们兄妹确实在家看《新闻联播》,还有《天气预报》。”
是炜遇走了进来,赤崎警官有点意外地看着徒儿,没想到炜遇会是易初颜不在场证明的证人。
“哦?你那天在跟他们一起看电视?”
“师父,你忘了,那天我也来看戏了的,看了一会儿,我就闹肚子了,本想赶紧回办公室,但走到村口实在忍不住了,就借用了他们家的卫生间。”
“这样啊,那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看《新闻联播》的呢,除了《新闻联播》,还有不同时段的新闻。”
“电视里在放《天气预报》,那个背景音乐,是《渔舟唱晚》,全国统一的。”
赤崎警官想了想:“还真是。”
既然有了不在场证明,赤崎警官就没再多问,临走的时候,他让易初颜把家里的户口本拿出来看了一下。
都很正常,父亲是户主,母亲已故,哥哥十九岁,妹妹十八岁,相差二十个月。
“既然父亲已经过世,要去及时更改,把户主改成哥哥吧,随时可以去镇上的户政科。”
兄妹俩应了声。
师徒俩走到新开田陡坡的时候,赤崎警官说:“如果作案结束,从这里用跑的速度跑回那对兄妹家,你预计要多长时间?”
“如果是刚才那个女孩,可能十分钟左右吧。”
“易桥的死亡时间是七点半左右,也存在时间偏差。要不是你能帮他们做不在场的证明,我几乎可以断定她的嫌疑最大。”
“我也没想到,借用个卫生间的时间,竟然给他们做了证人,那会儿正播《天气预报》的音乐,错不了。”
“你肚子好了没?”
“师父,早就好了,我爸妈给我备了各种药,立刻见效。”
“你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街边摊,哪天来我家,我让你师娘再给你炒几道家常菜,干净。”
“好啊。”
房间里像死一般寂静,兄妹俩一个坐在餐桌前,一个坐在窗边。
良久良久,易初颜才开口:“你为什么说假话?”
“我没说假话,后来的那个警察,确实来借用过外面的洗手间,但不是七点半,而是八点半,我当时正在放单放机,曲子就是《渔舟唱晚》。”
难怪。易初颜疑惑,为什么突然会有一个只谋面了一次的陌生警察,进来帮他们做了时间证人,要不是哥哥当时在放《渔舟唱晚》,也不会给他造成了是七点半的误解。
“易桥叔也是当年汾城的其中一个,对不对?”
易初颜不说话。
“你知道刚刚有多危险吗,但凡警官再多问几句,我们就全乱套了。”
是啊,刚刚真是险象丛生。
她想起副院长死了的第二个晚上,她溜到停尸间,狠命地把那把装有刀片的竹器套在了尸体的食指上,剔骨。沾染过父亲赔偿金的人的下场,都会是这样。
“初颜,你已经暴露了,警察已经出现,他们回去只要再多分析一下,就根本藏不住,你必须尽快离开这里。”易初尧胸口已经痛得不行,现在他意识到,即便是改名换姓,把过往的痕迹消除得一干二净,也只不过是这条路上的某一个阶段,路终会有尽头,所有的人终须一别。他和她,也是如此。
下午炜遇去寒戈跟同学聚会了,新千年他们要凑在一起,上午的暗访调查并无实质性的结果。
赤崎警官去了一趟石井的通讯社,他曾去找过里面的一个熟人,请求他帮忙跟汾城的媒体取得联系,两天前对方来过电话说已经跟汾城联系上了,但是要找到那篇十三年前的豆腐块报道,也需要时间。
这会儿他坐不住,就亲自跑了一趟。
通讯社的李成功是他认识多年的朋友。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成功知道他的来意,也就开门见山了:“那边还没有具体的回复,找的是一个靠谱的,说是已经让人去找了。”
“我怕夜长梦多,得尽快拿到报道,如果早一点拿到,易桥可能就不会惨死在湖底了。你是不知道那湖底有多冷,下去打捞的人差点没力气游上来。”
“是,听着就可怕。”
“后天就元旦了,这事藏不住,肯定会打草惊蛇,我也不能再干等了。人在明,我们在暗,但若能拿到这份报道,就能守株待兔,他一定会再出手。”
“我等下再催一下,看看明天能不能拿到,要不就得等元旦三天假之后了。”
“有劳。”
“对了,那边说,还有一个通讯社的人联系过他们,找的是同一份报纸。”
“应该就是炜遇,他有同学在寒戈的通讯社实习。”
“我还瞎想,会不会是凶手也在找这份报纸。”
“凶手应该是掌握了这份报纸,而且是一直都有,但最近频繁作案,不知何故。”
“时隔多年才发生第二起,接着第三起,一定是又发生了什么事,要不不能隐藏这么深。”
“是啊。老李,你还记得当年市里那个父母死于车祸的孩子吗,后来他的赔偿金是怎么处理的?”
“你说我机关院里那个保洁阿姨的侄子吗?后来那笔赔偿金孩子自己拿了,跟着她过日子。我前阵子回市里,还见到了她,她侄子成年后当兵去了。”
“那如果这笔赔偿金没人领,一般会怎么处理?”
“政府会托付第三方,通常是当地的信用社或者银行来保存,如果是未成年的话,得等年满十八岁才可以取走,”老李又好像想起什么来,“不知道现在政策有没有变,也许十六岁也可以?应该不会,这个得去问一下,应该不会变吧,十八岁才成年。”
赤崎警官思索了一下:“那什么,老李,你身边有没有人曾经在汾城务过工的?挖过煤更好。”
老李想了想说:“你别说,还真有。镇上去过汾城挖煤那太正常了,我就知道一个,住在索道河旁边,可怜得很,一间小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