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因佛法的浸滛而迟钝分毫,反而更见周全了。”
我淡漠道:“姑姑说笑了。我不过是败军之将,何敢言勇?只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能帮自己女儿的就多尽力一分而已。”
寒冬在群山渺茫之处,总是来得格外早。玄清的到访固定在了每月一两次,为着避嫌,也为着我不为流言所困,他常常在我出去浣洗或是拾柴的时候在山脚长河边等我。
起初,常常是他让阿晋告诉浣碧他会去的时间,然后等着我去与他相见。渐渐地,也许是默契使然,我常常觉得自己仿佛能知晓他在何时回到来,于是去了,他便总在那里。
我偶尔问起,他只一笑,“我左右不过是无事,便在河边徘徊,徘徊多了,自然晓得娘子何时会经过。”他的笑意淡然如翦翦风,横过平静河面,牵动粼粼波光,“或者说,我私心很喜欢在此等待,如果可以等到想见的人,格外有一种惊喜。感叹或许是缘分使然。”
我迎风而笑:“说实话,男女情分上,我并不相信缘分一说。从来只以为软弱无力自己不肯争取的人,才会以缘分作为托词。以缘分深重作为亲近的借口,以无缘作为了却情意的假词。”
玄清含笑,“娘子的妙论总是叫人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有尽时,又别出一番天地。”
“王爷过分夸赞了。”我轻轻道,“或许有一天真到了无路可去、无法可解的地步,我才会说,缘分已尽了吧。”
玄清澹澹的笑容胜过波光浮曳的清澈明亮,“若娘子在从前得意时, 说出这样的话清并不足为。只是如今娘子依傍佛祖修行,却也还不相信缘分么?”
“是。即便身在佛门,我亦有自己所坚持信念。何况佛法精深,我也未曾全部懂得,只希望佛法博远,可以安定人心。至于缘分一说,我只觉得事在人为,聚散离合,都不必拿‘缘分’二字做托辞。”
玄清拊掌而笑,“清只以为娘子所以的性子都已被 佛经软化,却不曾想还有如此一面。娘子此番所言,却无半点出家人的风味了。”
我脸上微微一红,“虽说耳濡目染,然而我到底研习佛经不过一年多罢了,种种精深博大处总还不能领悟,所言所行叫王爷笑话了。”
这般偶尔闲谈几句,他并不说任何男女私情之语,倒叫我因小像而生的一点忐忑心思缓缓放落了下去。
除了每两月送来胧月的一幅画像,其余时刻,他多与我这般谈论佛法或是诗词,偶尔无话,只一同坐看云起时。或者,他得了什么好书,也送一本来给我。若不方便相见的时候,便让阿晋趁浣碧出去时给她再转交于我。甘露寺中的岁月总是枯燥而寂寞的。除了经文与劳作,几乎没有别的乐趣,而与他的闲谈,让我在枯寂里还记得一点诗词的情怀,也算偷得浮生的一点乐趣。
如此,也便只是淡淡来往,君子之交。
直到很多天之后,他没有来,经过甘露寺下的长河时,闻得鸟鸣啾啾,拂上脸庞的风已经带上了春夏之交时那种独有的温软和沉醉,和着草木成熟的甘甜和热络。
我忽然意识到:玄清已经两月没有来过了。只余河水依旧静静蜿蜒,阿奴照例是唱着那一首她常常唱的曲子。 /er/b1o59oc2168181spx
/er/bs1o59ospx。
正文 第236节:三春晖 (5)
本
小说首发于/
小妹子待情郎呀——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阿奴的歌声嘹亮而欢快,总是这样欢天喜地地唱着。
我有时不解, 便问她:“阿奴,你晓得这歌里的意思么?”
阿奴笑得灿烂:“自然知道。”
我笑着叹息,“这歌是唱男女之情的,你虽然知道,却一点没唱出那种情意来。”
阿奴笑盈盈道:“知道又怎样,唱不出来又怎样?这世间明明知道而做不到的事情 多着呢。何况我又没有心上人,唱不出男女之情又有什么稀。”
我依旧听她欢天喜地地唱着情歌,心头忽然生出寥落而阔大的寂寞。而身边,浣碧亦叹息:“王爷久久不来,连听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
她的语调,亦是寂寞的。 /er/b1o59oc2168182spx
/er/bs1o59ospx。
正文 第237节:佳人 (1)
本
小说首发于/
甘露寺一带渐渐走得熟悉了,日夕要拾柴火时,也渐渐走得远些。
自从后妃上香之事后,静白对我越发没有好脸色,“别总是偷懒懒怠走路,还是从前的金枝玉叶么?走远点拾柴火去。”
于是凌云峰或者甘露峰的后山,我也渐渐涉足了。唯有缥缈峰我是断断不去的。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缘故,只是有时候远远看见清凉台的白墙高瓦,便觉得有一点异的安宁,只觉得这样远远看着就好。若真要靠近,心里却是隐隐害怕的。
那一日到甘露峰的后山,树多路窄,浓荫如翠生生的水倾泻而下,其间但闻鸟啼婉啭,周遭五月末的炎暑之气也随之静静浅淡消弥而去。行到风起的深处,一条鹅卵石的羊肠曲径幽深到底,似乎引着人往里走去。只见几橼旧屋围成一个小小的院落,融在深浓的绿色之中,显得毫无生气。走得近了,见门上有块小小的匾额,金漆都已脱落了大半,加之天色晦暗,分辨良久才看清是“安栖观”三个大字。
我一时好,又觉口中焦渴难耐,更见灰色的木门半掩着,想是有人在。于是伸手一推,门“吱呀”一声开了。
是一座小小的庭院,寻常模样的一间正堂,正堂后是中庭,庭后又有三间小小的禅房,都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值得称道之处是,绿草茵茵之畔有简单的泉眼山石,自成意趣。院落周遭有小株的梧桐密密栽成,十分清幽。
有一把温柔恬淡的声音静静传来,道:“你找人么?”
我闻声望去,却见一个穿道姑服饰的女子,站在暮色四合之中,提着一把水壶,盈盈望着我。
光线逆向,我并看不清她的容色。我知道这样悄悄进来,已是十分失礼了,忙抱歉道:“我是口渴了,所以这样冒昧进来讨一口水喝。”
她向我招手道:“那里的水是井里的生水,不能生吃的。随我来这里吧,我拿水给你。”我忙谢过,才走近她身边。
走得近了,才见这个道姑不过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长得并不十分美艳,却有些眼熟。她眉眼间皆是说不出温柔婉约,恰如写的最有情致的一阙宋词。此时暮色渐暗,红河日下一般的光影离合之中。她骤然显现的容颜宛如皓月当空,洒落无数清辉,更如冬日灰颓天空下绽放的第一朵新雪,洁白晶莹,风骨清新。
她笑吟吟端了一杯水给我,笑道:“喝吧,才凉下的茶呢。”
我慌忙接了水去喝,心下隐隐责怪自己,我并不是个急色的男人,在宫中见惯种种美丽女子,甚至是华妃这样艳丽不可方物的。她也算不上是怎样出的绝色美人,却是让人不由自主心俱醉。
我正暗暗称,饮了一口水道:“不知怎么称呼呢?”
她温和微笑,“叫我冲静便可。”
冲静?我一个恍惚,这个名字仿佛是在哪里听过的。而更让我疑惑的是,甘露寺本是佛寺,群尼居住。怎么会在甘露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