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前几名华服公子躬身行礼。
「几位贤弟,难得此番相聚,待愚兄为诸位引荐新友。」焦黄中笑指一个
年轻道:「尤其是你,顺卿,更该认识一下。」
「哦,请兄长指教。」那名俊雅的年轻好奇道。
焦黄中暂且不理他,对丁寿道:「丁兄,这位是仲卿的三弟王朝儒,刚刚
进京求学。」
扭身又对王朝儒道:「顺卿,这位是仲卿的至好友丁寿,你二
还不亲
近亲近。」
王朝儒稍微一愣,施了一礼,道:「离开金陵时,家兄携嫂出游,未曾听
闻丁兄大名,没能及早登门拜会,失了礼数,告罪告罪。」
丁寿还了一礼,笑道:「顺卿兄无须多礼,小弟也是近在泰山偶遇令兄
,一见如故,才有了这番机缘。」
「原来如此。」王朝儒点了点。
一旁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听闻丁寿名字后一直拧眉思索,忽然开言道:「
敢问阁下可是在文华殿作出《少年中国说》,蒙皇上恩赐同进士出身,职任锦
衣卫指挥佥事的丁寿丁大?」
丁寿见一群里数他年纪最小,相貌清秀,不由生了几分好感,点
道:
「正是在下。」
少年一步跨前,挽住丁寿手道:「家父常常夸赞丁兄文思敏捷,广闻博学
,不想今得见,幸会幸会。」
抄文章还抄出文思敏捷来了,就算丁寿脸皮厚,也有点发烧,「不知令尊
是哪一位?」
少年躬身施了一礼,「家父新都杨廷和,小弟杨慎,今后还要请丁兄多多
指教。」
丁寿连道不敢当,心说原来是在文华殿把二爷驳得体无完肤的杨廷和的儿
子,这老儿在家里还夸我,真的假的。
另一个带有蜀
音的贵公子调笑道:「用修自幼才学过
,有神童之誉
,七岁能诵,十一写诗,十二作文,十三岁名动京华,连李阁老都呼为」小友
「,还要何指教啊。」
杨慎腼腆道:「刘兄,你我同为川,此言太不厚道,李相游戏之言若是
当真,我辈便恁地不识天高地厚了。」
众哈哈大笑,焦黄中又将余下二
一一介绍,通政司右通政韩福之子韩
守愚,翰林院学士刘春之侄刘鹤年,再加上詹事府詹事杨廷和之子杨慎,南京
户部侍郎王琼之子王朝儒,吏部侍郎焦芳之子焦黄中,丁寿一看,好家伙,一
屋子官二代。
焦黄中笑道:「这几位都是为了下届科举,进京备考的。」言到此处,想
及自己年岁最大,自家老子却死摁着不让参考,语意不免落落。
弘治十八年的科考刚刚过去,朝廷又不开恩科,下次科举要到正德三年呢
,这么早进京备考,活动关系、疏通门路才是真的吧,丁寿暗中撇嘴。
焦黄中落寞之意稍显即逝,又展颜道:「还有一位是丁兄的表弟,姓朱名
德正……」呢,转了一圈,才发现那位朱德正坐在席前已经自己动筷了。
菜离得远不怕,那二位长随拿着小碟满桌转悠,小爷想吃什么,颠颠跑过
去给夹过来,丁寿羞得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小祖宗,知道天老大,地老二
,你老三,平时自在惯了,不在意这些繁文缛礼,可你顶着哥们表弟的名好
歹给我留点面儿啊。
丁寿一低,团团作了一个揖,几
相视一笑,纷纷
席。
「你们客套完了?」朱厚照将嘴里菜咽下,指着一道金灿灿的菜,问道:
「这是什么菜?好吃得很。」
杨慎年岁与朱厚照相差不多,自觉亲近,笑道:「这菜名」秃黄油「,以
母蟹的蟹黄炒公蟹的蟹膏,一丝蟹也不要,用黄酒焖透,高汤调味,不须佐
青配面拌饭,单单作为一道菜白嘴儿吃,最是美味。」
朱厚照又一指一道汤,说道:「这道笋汤为何滋味鲜美,与别家不同。」
韩守愚轻敲桌案,笑道:「朱兄一语中的,这道菜原名」腌笃鲜「,将竹
笋与咸鲜
同炖,三者相互浸
渲染,本已十分鲜美,然而勾栏里做这一味
,只用肥、火腿腰峰和竹笋中段为料,滋味更上层楼。」
焦黄中夹了一筷菜肴,送到朱厚照碗碟中,「来来,朱小弟且尝尝这道」
瓜子「。」
「瓜子?」刚刚被姑娘们喂了一嘴瓜子的朱厚照细细端详,「哪里有瓜
子啊?」
众哄笑,焦黄中解释道:「哪有什么瓜子,只是瓜子大小的
丁罢了,
这菜乃是剔出塘鲤鱼面部两侧活
清炒,百来条塘鲤鱼,不过得此浅浅一盆
而已。」
丁寿原以为御膳房里食不厌,却没想到勾栏行院中才是
致挑剔到了丧
心病狂的地步,看着这些宦门子弟习以为常的样子,可知是此处常客,想着罗
祥自幼被卖,也不过是成为这桌上的一道菜而已,果然是「朱门酒臭,路有
冻死骨」啊。
朱厚照尝了一,连连点
,魏彬又为他斟上一杯酒,他将金黄色的酒
一饮而尽,又道:「甜,好甜,这酒叫什么名字?」
「东阳酒。」王朝儒浅酌一,回道。
「东阳酒?李东阳酿的?」朱厚照翻着眼睛问道。
「此东阳非彼东阳,」杨慎一笑,细细分说:「国朝金华府,元时为婺州
路,隋时设东阳郡,此地水质颇佳,称之重于他水,即便邻邑所造亦大不如也
,所酿之酒,色泽金黄,李太白有诗为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此酒清香远达,味甘醇,虽饮之至醉,亦不
痛,不
,不作泻,堪称
佳酿。」
「几位公子爷用的可还高兴?」一秤金柳腰款摆,细声问道。
「苏妈妈,今这火腿熏得有松柏之香,你这宜春院的厨艺怕是已经超过
了松鹤楼。」韩守愚赞道。
「还不是几位公子爷赏脸光顾,家要不尽心怎对得起诸位呢。」一秤金
招呼周到,众如沐春风。
「焦公子,今选哪位姑娘唱曲啊。」焦黄中乃是今
东主,一秤金自是
向他问话。
「今贵客临门,当然要选三姑娘了。」
「哎呦,不巧,三姑娘如今有客。」一秤金面露难色。
见焦黄中面色不愉,一秤金忙道:「莫若让雪里梅为诸位唱上一曲,待三
姑娘那边客散了再来这边相陪,焦公子您也知道,自一仙姑娘走后,家这儿
最红的就是这两位姑娘了。」
焦黄中这才满意点,待一秤金退下,向丁寿道:「这宜春院内最红的三
位美都是清倌
,唐一仙身姿轻盈,能做掌上飞舞,可惜早早被
重金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