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将军,你可回来了!我等都在担心你呢!」
折翎回礼,问道:「出砦骚扰阻敌之人,可都回来了?」
王锦答道:「陆大安和章兴带着一众刀牌,依将军之令于昨日午时返回;郝挚陈丹带着弓手,今晨自左峰下垂绳而归;赵破将四名斥候远送出山,归来亦有一个时辰了。」
折翎点头道:「兵士折损几何?」
王锦将头摇了摇,叹气道:「折了七人,伤了十余。虽说杀伤金兵以百计,但砦中乏人,却是消耗不起。」
折翎轻拍其肩以示安慰,转头问李豫道:「李兄弟,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豫一指墙下砦中用防水油布蒙着的几堆物事道:「将军不在这几日,我已命砦中工匠依照您所画图样改造修复完毕,所需消耗之物,亦赶制了些。妇孺中健壮者,亦正在章兴手下操练。虽不可临战,但搬运担抬应是无碍。待到……」
李豫禀报之时,金营之中忽有异动。王锦止住李豫说话,指点那处与二人一同观瞧。只见一拨人马穿行而出,直奔砦墙而来。为首者有三,一金两宋,看看离砦墙不远,其中一宋人开口扬声问道:「敢问墙上那持弓英雄可是箭营折指挥当面?」
折翎闻声,望墙下将来的三人打量一番,应道:「正是折翎!你等是何……李彦琪?」
另一宋人抱拳笑道:「富平战前,李某与折指挥在张枢密帐前相谈甚欢,不想折指挥仍记得我。」
折翎发怒,冷哼一声道:「我心内之李彦琪乃是勇敢果决、嫉金狗如仇的西军营指挥,曾是泾原军中第一条枪棒好汉!却不是现下叛做金人走狗,来在我所守砦前,仍不知羞耻、腆着面目与我叙旧情的叛贼!」
李彦琪长长一叹,敛容道:「富平之败,非战之罪。若是当初张浚纳曲端将军忠言,按兵据险,以偏师扰其耕获,金人必自困毙,可一举而灭。那厮强要立时决战,却又在排兵之时不听曲将军劝谏,可怜我西军数万英魂,皆是丧在他刚愎自用之下。战后,张浚不思己过,却构陷曲将军,砌词斩杀众将,只顾推诿罪责。李某此生,临阵血战逾百场,从来努力杀敌,自问无愧于心!怎容得此等无耻大头巾随意揉捏?他既说我通敌叛国,我便叛给他看!迟早有一日,我要斩下那厮头颅垫脚!」
折翎听罢,心头火起,怒斥道:「你乃大宋军将,怎可因私怨废国事?你这一叛,定为金人驱做犬马。你可想过麾下儿郎从此难见家乡父老?你又可想过会有多少大宋百姓丧命于自家军兵之手?」见李彦琪面上略有惭色,顿了顿又道:「张枢密乃是文士,行事却有不妥。此乃我大宋积弊,非你我可奈何之事。我折家亦多有被文士折辱者,三将军可存公便被那张叔夜抢了平匪大功……」
李彦琪听到此处,忽打断折翎道:「折指挥可知府州降金之事?」
折翎容色一黯,默然不语。李彦琪观容色,试探道:「折指挥如今已是家国两难!既然大宋待我武人如仆奴,指挥家人又皆为金用,何不弃宋归金、使家国一同,怎也强过此时困守孤砦……」
折翎倏地张弓,箭指墙下厉声道:「李彦琪,我方才说话,你竟一句也未入耳么?看在往日同袍情分,今日我不射你,休得再来聒噪。若是有胆再来,莫怪我对背祖宗灭良知之辈不留情面!」
李彦琪知折翎厉害,心中亦觉惭愧,默默羞退。一旁那金将见折翎举弓,戟指出胡语向墙上叫嚷,最先发问那名宋人待金将住口,扬声对折翎等人道:「这位金将名为乌鲁,乃是此次伐蜀北路军统帅。大军到处,所向披靡,小小山砦,安敢相抗?尔等于此强逆天命,无异螳臂当车,定为我军碾做齑粉。此时若是归降,乌鲁将军尚可留尔等狗命,如若不……」
那宋人唾沫横飞,正抑扬顿挫说的过瘾,忽觉眼前一花、颌下一紧,一个「降」字噎在喉头,化作嗬嗬呻吟,再难出口。又几息,颓然倒地。随行金军见羽箭无翎、电闪杀人,恐乌鲁有失,飞速抢前筑成盾阵。
折翎在墙上昂然道:「李彦琪,告诉乌鲁金狗,这一箭便是答复!」说着,再搭支箭上弦道:「这一箭,乃是回礼!」言尽弦松,无翎箭出,将盾阵穿出个大洞。
乌鲁在阵后抽刀磕穿盾之箭,仍被震退几步。眼望自己面前伤兵碎盾,怒哼了一声,对李彦琪道:「你,攻!」说罢,转身离去。李彦琪深深看了眼折翎,亦随后远去。
顿饭工夫,金营中宋人叛军整军已毕,刀盾在前,弓箭在后,约有两千余人,远观颇为齐整。砦墙上,众人早已严阵以待。那油布蒙着的物事亦搬到了砦墙之上,左右各二,摆列分布。折翎极目远眺,见乌鲁亲自带了数千金兵列在叛军之后督战,却怎也望不见李彦琪踪影。正纳闷时,魏庆来在身边悄声禀道:「依将军之命,这几日将那天在峰顶之人编为一队,日夜监视不敢放松。那些仆妇只是担抬煮饭,仍未发现可疑者。」
折翎颔首道:「你无需前来与战,只顾着监视便是,万不可放松警惕,娜娜必在其中!即使查她不出,能令她不在砦中作恶,亦是大功一件。」
魏庆斜眼看了看金营,不情愿地拱手而退。金营中敲起战鼓,军兵齐动。叛军擎盾,一步步向砦墙逼来。砦前斜坡本就陡峭,几日来又被砦丁将坡上石板拆了个干净,泼水为泥之下更是难行。叛军行至离砦墙箭半之地,行速变缓,行伍也渐凌乱。到了一箭之地,队伍间偶有跌倒者,更带乱一片兵士。几名军校在后喝骂,亦难以制止。砦墙上,数十弓手早已张弓搭箭,只待折翎一声令下,便放箭杀敌。折翎将右手缓缓举起,扬声道:「砦前汉家儿郎听了!我乃吴玠吴经略麾下、箭营指挥折翎,奉命率箭营在此守砦,抵住金狗入蜀之路。你等皆是大宋西军,亦曾在陕西见过金狗残暴、祸我大宋百姓。何以助纣为虐、留千古骂名、为子孙之耻?若有非依本心、不得已而降金者,便将兵刃背在身后,我使人接引入砦,重归宋营、共御金狗。若此番言罢仍是执迷不悟,休怪折翎再不念同袍情分!」
砦前叛军,听了折翎及箭营之名,个个心惊、裹足不前。待折翎说完,本在喝骂发令的军校亦大多默默,再无适才那般凶恶模样。乌鲁在阵后见折翎喊话、叛军犹疑,遂大声以胡语发令。数千金军闻令一声呼喝,亮兵刃齐向前迈进,手中刀枪抵住叛军最后排背脊,方始停步。在后叛军恐惧,纷纷往前拥挤,在前者不知所以,却难以立足,被后面人一点点推近砦墙。
墙上箭手见叛军纷乱,自己却久久不得命令,个个狐疑。高诵在折翎身侧,贴近问道:「将军,如何是好?」
折翎见叛军皆无战心,推挤间已有多人被踩踏在脚下,闻惨声大作,心头不忍,咬咬牙果决道:「令郝挚陈丹携一半箭手,上左峰往叛军队尾处作阻断抛射。令陆大安章兴带全数刀牌,准备出砦接应。」
高诵应诺,欲跑去传令。王锦在旁一把将其拉住,急劝道:「将军不可!砦外兵众几近万人,前有叛军犹疑不定,后有金人虎视眈眈。此时开砦门正如启牛羊牲圈于豺狼之前,乃取死之道!」
此时砦外叛军已至护河,十数人跌进湍急水中,转瞬不见。斜坡上哭喊声连成一片,如同遭人驱逐之猪狗,哪还有一丁点军伍样子。近护河处,一名军校背刀高声嚷道:「折指挥,我队愿归宋,祈求启门救护!」其声一出,哭求声四起,折翎心中愈发不忍,运真气扬声喝道:「陆大安章兴听令!携刀牌至砦门,准备开门纳降!」墙内陆大安章兴轰然应诺,墙外人群中一军校忽挥刀砍翻身边两人,大叫道:「万万不可!军中有潜伏金狗!」话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