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把潇湘馆留给你住,那时我们起诗社,我还说,若是你在,潇湘妃子这诗号极配你。”
她这声“妃子”倒让黛玉想起刘遇来,做王妃真那么好么?她倒也不是觉得刘遇不好,只是觉得这位尊贵的皇子无论何时出现,都裹挟着狂风骤雨,同他相处,就仿佛置身风眼,谁说不会被风伤到?况且皇宫,可真是个骇
的地方,连征哥都不能护到她。
几栀笑着道:“玉姐姐是听到三姑娘说诗社,听得这么么?咱们也可起一社。”
黛玉问:“咱们平时写的还不够多么。”
“那也只得叫玄机诗社了。”几栀抚掌大笑。
第23章 第23章
荣国府的众姐妹自然是不知道黛玉给林徹代笔一事的, 听到几栀这么说,倒是想起来:“是了, 写《玉山亭》的玄机客,听说是你叔叔的门客, 不知是个什么样的?”凤姐道:“那
老太太还说, 寻常
写那些江湖游士, 总是要写些儿
长, 好像平时正眼都不会看一眼的
,离了家,去了那打打杀杀的地儿, 就能顺眼了似的。得亏得《玉山亭》还没这么写,否则就全京城的戏班子都在唱这出戏的样子, 不知道要带坏多少
家的孩子。”
林徹幼年仕, 离经叛道的事儿
得多了去了,但在儿
私
一处, 却确实没让他未来的岳家
心过。宋氏并不太约束儿
, 林徹这样的儿子,她也约束不住, 因而该看的不该看的书,他也看尽了,该知道不该知道的事儿, 他也全都知道,不知是不是接触得早了反而没了兴致,又或者他天生就不喜这个, 林征尚知为自己求娶韵婉,林徹却从
到尾没提过什么。定了刘相的孙
后,他便仿佛已经完成了成家立业里的成家,再不用管别的了。恐怕也是因为这个,《玉山亭》里便没有那些私定终身的
节,他又是朝廷命官,自然知道写什么不会犯忌讳。宋子宜来信时曾提过《玉山亭》可能盛极一时,不过再过个几年,也没多少
会记得,因为“也没什么值得记得的”,但他毕竟志在官场,况且杜甫曾言“文章憎命达”,他一路顺风顺水,能写出当下有
看的本子,已经算是十分意外了。如今他公务繁忙,时常由家里的姐妹替他润色书稿,原还可能有苗
的,自然就更浇灭了。宝玉原还跟着贾母后
看书社出的新的《玉山亭》,自他喜
的
侠退隐江湖,没和他心目中的那个极适合她的师兄在一块儿后,他便没了兴致。茗烟又给他找了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角本,自然比那单纯的打打杀杀、行侠仗义有趣得多,故而贾母夸那玄机客时,他也没有搭话。
黛玉道:“二舅舅那么些个门客,连宝玉都不曾见过几个,我怎么能见到玄机客呢?”宝钗摇道:“他靠你们家……不管是老爷还是少爷养活,原不该另谋差事的,算是不务正业,你们家也是,竟然还容得下他。”
其实林滹还真没养什么门客,如今门客大多依附于勋贵之家,陪着读书消遣,或是替主子办差,目的不一,有的是还想在科考里试试手,眼下混饭吃,有的呢,就是希望有朝一
,主
家能引荐自己为官了。林滹身为国子学博士,桃李满天下,便是探讨学问,也不用特意养着
,况他也知道来投奔他的,多半就是冲着刘遇来的,怕给太子添麻烦,从不轻易揽事,上次愿意帮
传话,还是替他堂兄弟林海传书给刘遇,久而久之,
们也知道奉承他没好处,便另寻他处了。馥环笑道:“怎就到了不务正业的地步,
家又不是卖身给了我们家,也没做什么坏事,哪里就容不下了。”
凤姐道:“薛妹妹可别说了,万一林大一听,觉得是这个道理,自此不许他写了,你们习文识字的,还可看些别的书打发时辰,我可就只能指着难得的新戏了。”宝钗脸一红,道:“我们能看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