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后,坤兴公主、陈圆圆等人正
照看着病榻上的崇祯帝。
周皇后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金黄袆衣,三寸金莲穿紫云尖口高跟弓鞋,庄严
宝相、母仪天下地坐在盘龙宝座上,有条不絮地与臣工们商讨国事。
这个宝座,原来是只有皇上才可以坐的。但是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也是国
家的难日,崇祯特许周皇后代替自己早朝。周皇后在暖阁中已经记下了,崇祯交
代她要说的话,崇祯恩准周皇后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发言。
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御座旁边站立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御座
前不远,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里飘着异香,殿外肃
立着两行锦衣仪卫。
朝堂上,臣工们的阵容早已不如以前了,人才凋零、志气消沉,统帅之才早
已不复存在。像周遇吉这样的大将之才,虽然于崇祯十五年冬季,接替了刚刚被
崇祯处死的许定国出任山西总兵官。但是提拔的太晚了,上任一年以后,孙传庭
就在崇祯十六年于潼关战死。所以基本没有什么时间给周遇吉去准备一切,崇祯
也是私下里悔恨自己为何不早点发现周遇吉这样的将才啊!
袁崇焕已于崇祯三年(1630年),被崇祯凌迟处死,年四十六岁。
卢象升已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巨鹿贾庄抗清战死,年三十九岁。
杨祠昌已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抗张献忠过程中惊惧交加病死,年
五十三岁。
洪承畴已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左右掣肘,战败降清,时年(1
644年)五十一岁。
陈新甲已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泄露议和并致使七位亲王遇害被
斩,年五十余岁。
孙传庭已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抗李自成战死潼关,年五十岁。
周延儒已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被赐死,年
五十岁。
此时,朝堂上还立着:京营总督李国祯,大学士李建泰,大学士范景文,户
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
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太长寺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检讨汪伟,
户部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
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成德。
兵部员外金铉,光禄寺署丞于腾蛟,新乐侯刘文炳,左都督文耀,驸马巩永
固。
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
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
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
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等一众臣工。
早朝已过了半个时辰。
周皇后拿出崇祯的谕旨念道:「朕登基以来,未离京半步,此时避祸南迁,
无异于逃亡。朕一旦离开,军心与民心,必顿时瓦解,山海关立破亦。再说,朕
也不信江南半壁,就能保住大明,朕一步不退,寸土不让,与京城共存亡。朕,
宁可战而死,绝不退而生」。
臣工们听完周皇后念完崇祯帝的谕旨,哗然一片,有的臣工附议,有的臣工
提议迁都南京方为上策。
京营总督李国祯出列奏道:「南京本我大明陪都,皇宫依旧六部俱在,江南
各省粮饷可支,尚有万里长江在前,足能保住大明半壁江山。待养精蓄锐后,再
挥师北上,剿灭闯贼和鞑子,实为上策啊」。
众臣工一起附议李国祯,周皇后端庄从容地坐在宝座上倾听着,一派顾盼生
辉、母仪天下的气质。
周皇后从容道:「闯贼佣兵百万,漫山遍野而来,抵御闯贼和满清,国库早
已空虚耗尽,皇上的内帑早已全部拿出来剿贼了,迁都的银子从何而来?」。
听周皇后这么一说,臣工们又一片哗然,都说自己没有钱,连俸禄都捐出来
了。
顺天府知事陈贞达上前奏道:「臣还记得,凤阳被闯贼打破,福王被俘的时
候,王府里有一千二百多万两银子,尽落入逆贼手里。滁州失陷,襄王死难时,
又有九百多万两的私银落入逆贼手里。大江南北的豪绅巨富,只要被逆贼抓着,
无不是金山银海,落入逆贼手里而成为逆饷啊」。
大学士李建泰奏道:「时至今日,王公贵族们,再不拿出私银来救国,难道
要留着助逆吗?兵丁可以从民间征召,但是军饷只能从皇亲国戚们哪里来呀!否
则就是把民往死里逼,不是逼他们都助贼了吗?」。
国难当头,崇祯号召臣工们拿出私银,捐助国家讨贼。臣工们互相推诿,都
说自己没有钱,他们心里清楚,如果谁拿出银子出来,拿的越多就证明自己越贪,
于是都说自己已经穷的叮当响了,结果捐来捐去朝廷一共才收得助饷二十万两白
银而已。
其间,王承恩冒险勇于向崇祯坦诚自己贪污的罪行,气的崇祯大怒,王承恩
归还了一千余万两白银回国库。周皇后也大义灭亲检举自己的父亲周奎,家藏巨
富,准备携款逃南京,崇祯命抄其家亦得数百万两白银归国库。
崇祯还带头捐款,内帑由前几年由王承恩呈报上来的两千多万两,到崇祯十
七年只剩下两百多万两了。国库、内帑早已空虚,尽管冒着民怨沸腾的情况下,
加饷不断依然还是被战事搞得入不敷出。
但是崇祯的捐款助饷依然没有停止,又从这两百多万两里拿出两百五十万两
助饷,内帑如今只剩下二三十万两了。
周皇后伤感道:「国难当头,臣工们应该共赴国难,拿出私银为国分忧,好
助我大明光复河山,要是让逆贼继续打来,大明和老百姓将会生灵涂炭」。
周皇后九龙四凤冠下的尊贵容颜,略显憔悴、红唇失色,凤眸湿润地瞧着满
朝畏畏缩缩的臣工们,心中悲叹着大明的气运。
身穿袆衣的周皇后端坐在盘龙宝座上,云袖中的玉手交叠放在大腿上,不时
的轻移着螓首,和臣工们商讨着国事。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
周皇后庄严道:「遥想当年,洪武永乐两朝,大明何等兴旺,洪武帝贫寒出
身,却能集合天下义军,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创建天朝之大业」。
周皇后讲完话,话口停顿了一下,轻移螓首视察臣工们的反应,每一个能观
察到的臣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周皇后看在眼里、瞧在心里。
周皇后接着道:「永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