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了。张仪招待楚使者吃泡馍,吃完从饭馆出来,醉醺醺刚一上车,张仪就唱,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相邦先生,您喝醉了吧。”楚使者话音未落,张仪一个趔斜,栽到车底下去。当场骨折,老汗在老脸上疼得直流,抬回家去静养。
一连三月张仪不出门,也不上朝。楚使者急得天天借酒浇愁,在朝堂门口、旅馆门口和张仪家门口,三一线,拎着酒瓶儿,到处堵。趁这机会,秦军调动那些刚刚派往巴蜀、义渠作战的集团兵,以及守卫主要城池的“锐士”常备军,编成重大兵力增援东南武关。又联合中原韩魏两国,切断楚军后腰,形成对楚军的反包围态势。情况对楚极其不利,但好在还有齐人驻中原军队在帮他。
楚怀王迟迟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心想,是不是秦国人认为我和齐国绝交得还不够彻底啊?于是他急了,派了一个嘴巴特别脏的勇士,东上两千里,去痛骂齐宣王,说齐宣王是猪头。齐宣王大怒,立刻命令在函谷关、武关一线的齐军,彻底取消对盟友楚军的支持。
楚人孤独一枝被剩在中原西线战场,傻愣愣地等着秦人来割他们的脑袋。
这时候,楚国使者还指望割秦国人的地呢?终于有一天看见张仪拆掉石膏,出门放鹰来了,赶紧扑上去拜求:“张仪先生!!!张相邦啊!!!”好像见了亲娘。
“唉!”张仪急了,“你怎么还没去接收土地啊!从某某到某某,六里土地,你赶紧去拿啊!”
楚使者拎着酒瓶儿就急了:“我只听说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啊!”
“什么六百里,我本来是个小人物,哪能有六百里土地给人呢?那六里是我的封邑,你快去拿吧!”
啊?使者赶紧扔了酒瓶,写信,用驰道快车,飞报楚怀王。信用毛笔写在木板上,一尺长,叫做尺牍。楚怀王看见木板信,上边几行毛笔大字:“大王,我们上骗受当了,上当受骗了,张仪没有六百里土地啊!”楚怀王大为震怒,次年,动员驻扎中原西线大兵,以大将“屈丐”为统帅,从函谷关南到武关一线,全面攻打秦国,时间是公元前313年。
这是秦楚两国首次调动大军,进行激烈大战,关系到此后两国兴衰,秦惠文王不敢轻视,迷信鬼神的他专门跑到秦人发迹的风水宝地雍城(陕西凤翔),以及甘肃“朝那湫”河泮——另一个灵验的地方,摆上圭玉牺牲,祭祀各方大神和雍城老祖宗,诅咒楚怀王被活活克死。刻成《秦诅楚文》石碑,弄出楚怀王的假像,往他身上吐唾沫。
然后,秦兵更分三路,大举迎击楚人。一路由名将“樗里疾”统率,东出函谷关(东大门),攻击曲沃要塞等关外楚兵。一路由大将“魏章”统率,作为主力,南下经陕西蓝田,出武关(东南大门),反击进攻秦商於之地的楚国九军。第三路由名将“甘茂”统率,南下于陕西南部,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区。
第一路军,“樗里疾”首先在连横盟友“韩、魏”配合下(感谢张仪从前时期的不懈努力,迫使韩魏一直保持了连横秦国的关系,使得秦如虎添翼),肃清函谷关外楚兵,然后南下,配合“魏章”第二路军主力,在商於地区的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斩楚国甲士八万(又是七百架737飞机的载客量被报销了!),俘虏楚军统率“屈丐” 并杀之。楚军裨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人,尽是高级爵位“执珪者”,全部壮烈战死。
真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征城以战,杀人盈城。屈丐主力陷于秦军包围,力战不能得脱,被斩首八万,加上秦军自我损伤,死尸平积在一起,可以铺满三十个足球场,或者堆积起来,在一个足球场面积上,堆成十多层楼高,真可以是堆积如山,流血成河了。
接着,“魏章”第二路军与“甘茂”第三路军配合,一举夺下陕西南部汉中的楚属六百里土地,在这片肥沃土地上设置汉中郡,从而使陕西与南边的汉中以及更南的四川勾连成一片。
整个过程中,齐人作壁上观,袖手看着楚军人头滚滚落地。谁让你们骂我们大王是“猪头”了!
楚怀王驻中原部队全部覆灭,屈氏家族的“屈丐”也回不来了,楚怀王像一个赌红眼的疯子,动员全境部队,由景氏家族的“景翠”为将(替补屈丐),率军有计划地北上,先围攻韩国城池——河南禹县,以报复韩国人加入连横,协助秦军打我的恶恨。韩国相对弱,先打它也好。
并且楚人赶紧与齐人重新修好,不骂齐宣王是猪头了,要求协兵合作。齐人这时候看见老楚卷土又来,形式似乎不错,也想分一杯羹,于是不计前嫌,决定有节制地配合楚军作战,从东部攻打魏国的煮枣(山东东明)。(魏也是秦联盟的成员。)
看见齐国人吸引了很多火力,楚怀王乐了,趁着秦军主力东进追击齐军,越跑越远的时候,楚怀王调动“景粹”南下,改从“东南大门”,趁空虚,攻破武关,尽略六百里商於之地,跨越商於之地,再向西,深入到陕西蓝田,距离咸阳才一百多里,咸阳振恐。结果呢,楚人跑到这里也没力气了,强弩之末,又被秦人打败,楚人被迫收缩,正这时候,可恶的韩魏人,又从河南中部本土,南下直接蹈袭楚国老窝,打了个“围魏救赵”,一直攻到湖北北部襄樊。
楚国无奈,被迫放弃刚刚获得的商於之地,命令景粹退出武关回撤,给老窝解围。秦国大将“魏章”在追击过程中,会合韩军,攻得河南上蔡,楚国北部地盘。
而秦国宿将樗里疾则统率锐士再出函谷关,一举解掉韩国境内的禹县之围(楚人在包围这里),再会同魏人东征,解掉魏国境内的煮枣之围(齐人在包围这里),大败齐师于濮水之上,俘虏齐将“声子”,并且在追击过程中打跑了齐国宿将匡章。
这次“秦、魏、韩”Vs.“齐、楚”大交兵,秦取得了汉中土地,巩固了汉中以东的“商於之地”,使关中和巴、蜀连成一块,排除了诸侯对秦本土的威胁;并且,秦人东进、南下,开辟和巩固了东大门“函谷关”和东南大门“武关”以外的关外据,便于未来进取中原。而楚怀王组织的这两次大会战,第一次单独跟秦人打,第二次获得齐人有限配合,两次全是一败涂地,总计丧兵十余万,失地逾千里(汉中和武关以外的楚属商於)。楚怀王内外交困,左支右拙,终于获得了“公元前313年全球年度最受损失奖”,奖励他丢失众多城池人口的糗事。
这次,如果没有韩魏盟友的协助,老秦可能打不过齐楚的合攻的,看来从前张仪促建起“秦韩同盟”、“秦魏同盟”是有用的,而且司马错的谏议又保证了这一正确策略的持久延续。一个国家哪怕再厉害,单靠自己也是不行的,多边策略永远胜过单边策略。
齐楚的失败,在于没有做好韩魏统战工作,使得秦国如虎添翼,并且齐楚之间配合失时,独进独退,终于损兵丧地,大触霉头。
张仪早期推行连横,把韩、魏笼络到秦人阵营,又单身赴楚,拆散齐、楚联盟。张仪一出,真是天下形式大改啊。张仪因为功大,被秦惠文王封赐五个城邑,赐爵“武信君”。(其实武字倒有,信字却没来由了。)
这时候,秦惠文王开始闹要死的病,张仪找到他说:“我们大兵两次与楚人大会战,捷报频传。”
“这是好事啊。”秦惠文王铁青着脸,叼着体温计说。
“但是,楚国怒气很大,这就好比种树,树种的不是地方,就会遭到别人滥砍滥伐。汉中放在这里,楚人总会拼死来抢,我们也受不了啊。打完了他们,应该再抚慰一下。我建议,把汉中的一半土地,分给楚国,以平息他们的愤恨,安静我们的疆域。”
张仪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