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小山包仰视一座巍峨大岳。
走入过文圣老爷的那幅山水画卷,陈平安劈出过那一剑。他现在才知道,阿良舍弃了什么。
那个雨夜,他跟阿良一起走下山头。
“你拿走了一样我以为是自己囊中之物的东西。”
“你要是以后没本事在那里刻下两三个字,看我不削你。”
陈平安当时没有想明白,这些被阿良云淡风轻说出口的话语意味着什么。因为阿良说得无比轻巧,所以少年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分量,不知道那把剑到底有多好,也根本不知道阿良当时到底有多强。
如果在离别之前陈平安早早知道这些,那在阿良走之前,他一定会先去问问那位剑灵化身的仙姐姐,问她可不可以换一位主人,那个人叫阿良,是一名剑客,人很好。
阿良不说,少年不知道。
阿良走了,少年才知道。
这样的阿良,多傻啊。他凭什么骂自己是滥好人?
陈平安怔怔出了很长时间才站起身走向竹楼,青衣小童小声问道:“老爷,你没事吧?被魏檗说的故事给吓到啦?真不用怕那些,什么倒悬山剑气长城,什么阿良啊大妖剑仙啊,跟咱们离着一百一千个十万八千里呢,天塌下来都不怕,儒家圣人们可不是嘴皮子厉害而已,打架本事也不差的。再说了,那个名字稀古怪的剑客,再厉害跟咱们也没半枚铜钱的关系嘛,这种人,一定是三头六臂的,凶恶煞,见杀,见仙斩仙,哪怕有机会跟这种人见面,我也不要见,太可怕了,估计随便打个喷嚏就能一口罡风吹得我形销骨立吧……”
陈平安拍了拍絮絮叨叨的青衣小童的脑袋,笑道:“我没事。”他来到二楼,握住那柄槐木剑,走到檐下廊道,向着天幕穹顶高高举起,在心中说了两句话:
“我是一名剑客。就这么说定了。”
虽然陈平安长生桥已断,暂时肯定无法修行,但是江湖上多的是剑客,更有号称剑术通的大宗师,就是对上搬山倒海的练气士,一样可以掰掰手腕。
世间的纯粹武夫,最潇洒飘逸的永远是剑客。实力身份、容貌气度都相当的两名武道高手,一个用拳头,一个用长剑,总归是后者更讨喜。用拳头,要么拳拳到肉,打得对手皮开肉绽,甚至是直接一拳打得别人头颅爆裂、肚肠开花,哪里比得上用剑?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潇洒不潇洒?风流不风流?当然!就连陈平安这般无趣古板的人,听到崔东山在大崖大水之畔吟诵此诗,都忍不住心向往之。
之前陈平安练拳,好歹还有一部《撼山谱》,哪怕宁姑娘看它不上,总归给陈平安指明了一条习武的道路。那么练剑,也该有剑经之类的东西,要不然陈平安觉得就自己这点天赋悟性,估计练到天荒地老都练不出花头来。这让陈平安有些发愁。
竹楼外,有人远远走来,手持竹杖,腰悬桃符,高声喊道:“陈平安。”
在二楼发愁的陈平安转头望去,大声回复:“李大哥,你怎么来了?”一路飞奔下楼。
李希圣带着算是半个弟子的少年崔赐,特意登上落魄山寻访山主陈平安。
李希圣摘下腰间桃符,开门见山道:“我有可能要离开小镇,所以赶紧过来送你一样东西,省得到时候匆匆忙忙,话都说不清楚。”
陈平安没有伸手去接。倒不是担心眼前男子包藏祸心,而是习惯了无功不受禄,实在是没有白拿东西的脸皮。
李希圣说道:“我弟弟李宝箴,你知道吧?”
见陈平安点头,李希圣又道:“朱鹿在枕头驿试图行凶一事是他暗中指使,他当然是错的,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阻拦。李宝箴从小就不是愿意认错的人,但是没办法,他是宝瓶二哥,我是他大哥,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既然他做错了事情又不愿意悔改,就只好由我来代为弥补。”
李希圣看到依旧沉默的黝黑少年,笑道:“你放心,就事论事,这块桃符,只跟刺杀一事有关,之后我离开小镇,你要自己小心李宝箴。如果是你稳稳占据上风,陈平安,我恳请你能够给他一次活命的机会,给他洗心革面的机会,一次,就一次。当然,若是势均力敌、你死我亡的险峻形势,你不用手下留情,万事以自保为上。”
陈平安仔细思考片刻,缓缓道:“好的!”
李希圣递出桃符,笑容温暖:“既然如此,就安心收下。小东西而已,不值一提。”
“李大哥,你不用送我东西,而且你放心,我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陈平安摆摆手,笑道,“能让李大哥赶这么远的路专程来送的东西,肯定很珍贵。而且……”说到这里,陈平安就不再多说什么。
事实上,阿良曾经提过一嘴,说骊珠洞天真正的大机缘还留在福禄街和桃叶巷。直觉告诉陈平安,这可能跟李希圣的这块桃符有关。
李希圣见到少年异常坚持,犹豫了一下:“能否单独聊?”
龙泉由县升郡之后,原本龙泉县这个沾着龙气的特殊县名就改成了相对普通的槐黄县,郡府设置在大山以北地带,县衙依旧位于小镇之上,县令是一名姓袁的年轻官员。不同于事事亲力亲为的前任父母官吴鸢,袁县令极少露面,但怪的是,在吴鸢吴郡守升官之前,原先停滞不前的诸多事宜,例如选址为老瓷山和仙坟的文武两庙建造,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所以许多人都觉得吴鸢这只绣花枕头的跳级升官很没道理。
新任窑务督造官是一个年轻人,姓曹,同样是一个上柱国姓氏。比起龙见首不见尾的袁县令,曹督造更加愿意抛头露面,不但主动登门拜访福禄街、桃叶巷的富贵门庭,龙尾郡陈氏创办的学塾也经常能够看到此人的身影,尤其是学塾助教李希圣的授课,曹督造只要一得闲就会去旁听,脱下官服,换上儒衫,堂而皇之坐在学堂最后排,跟一大堆蒙童稚子同处一室,从不觉得丢人现眼。
槐黄县的东边驿路,最靠近县城小镇的驿站,名为槐宅驿站,规模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匹驿马俱是乙等战马,这对于其他郡县小驿站而言,简直就是做梦都别想。今天槐宅驿站来了一拨拨贵客,清晨时分,郡守吴鸢就从西边郡府移驾而来,只带了两名心腹文武秘书郎,然后袁县令乘车赶到,见着了等候在驿路旁边的上官吴鸢,竟是连个招呼都不乐意打,径直走入驿站,要了一壶茶水,坐在那边自饮自酌。之后是曹督造独自策马而来,满身酒气,摇摇晃晃翻身下马,打着酒嗝,牵马而行,多半是昨夜酗酒、今早又借酒醒酒了。见到吴鸢后,赶紧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使劲拍了拍衣衫,驱散酒味儿,牵马走到郡守大人身前,笑呵呵作揖行礼:“下官曹茂拜见郡守大人。”
吴鸢升了高官,却没有任何春风得意的姿态,彬彬有礼道:“曹督造是礼部衙门的直属官,见到本官其实不用行拜礼。”
窑务督造官曹茂一脸笑意,面如冠玉,身材修长,不愧是风姿潇洒的“曹家玉树”,言谈举止让人如沐春风:“这怎么行,官帽子小的见着大的就得恭敬些。再说了,吴大人以后若是成了袁家的乘龙快婿,那就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在官场上更加势如破竹,我可不敢有半点怠慢。”
曹茂姿态摆得很低,但是言谈无忌,这些话说得很不合官场规矩,对于吴鸢这个管着一个大郡的封疆大吏,其实也没有太多尊敬。
这并不怪,曹茂作为曹家寄予厚望的长房嫡子